而在治理氮氧化物方面,火電企業可謂“責無旁貸”。根據招商銀行研究報告顯示,電力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9%,而業內統計目前全國裝備脫硝設施的電廠卻不足兩成。從這個角度出發,《新標準》對脫銷要求的提升可謂“有的放矢”,根據測算,按照《新標準》標準,到2015年,電力行業氮氧化物排放可減少580萬噸,較2009年全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1693萬噸,大幅下降34%。
面對火電企業此前抱怨的種種問題,環保部門卻表示新標推行是“大勢所趨”。環境保護部新聞發言人陶德田在頒布《新標準》時就明確指出,為更好地適應“十二五”環境保護工作的新要求,對現有火電廠,設置了兩年半的達標排放過渡期,給企業一定時間進行機組改造。
“而且這套標準的出臺是經過嚴格論證的,并不是要一下子把所有發電企業全部擠死,而是幫助他們進行技術改造,‘墊腳摘蘋果’。”一位接近政策制定層的人士向記者表示,“環保標準是隨著社會經濟生活需求推進的,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
日前,這顆“蘋果”也已經祭出。2011年11月30日,國家發改委出臺了《國家采取綜合措施調控煤炭和電力價格》,明確指出自2011年12月1日起,對安裝并正常運行脫硝裝置的燃煤電廠試行脫硝電價政策,每千瓦時加價0.8分錢,以彌補脫硝成本增支。
根據安信證券測算,一臺60萬千瓦機組,安裝后端脫硝裝備,給予0.008元/千瓦時脫硝電價補貼,脫硝設施回收期約7—8年,毛利率約12.5%。“火電廠是存在一定的盈利空間的。”
新需求帶動裝備產業脫硝市場或得強力助推
電力企業的“辛苦轉型”卻在不知不覺間推動了一個產業的“華麗轉身”,誠如環境保護部新聞發言人陶德田說,據測算,實施《新標準》在大幅削減污染物排放的同時,還將帶動相關的環保技術和產業市場的發展,形成脫硝、脫硫和除塵等環保治理和設備制造行業約2600億元。
面對如此機遇,已有不少企業開始了“掘金之路”。上月28日,湖南華電石門發電有限公司與湖南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簽下2×300MW機組煙氣脫硝特許經營項目戰略合作協議,號稱“全國脫硝特許經營第一單”。
上市公司“永清環保”當日就發布公告,來自五大電力集團的優質客戶資源將幫助公司大范圍地拓展市場,搶占脫硝業務的先機,同時積累脫硝運營的經驗,使長期穩定的盈利模式進一步強化。該公司援引環保部數據稱,“十二五”期間,火電廠煙氣脫硝總投資需求在500億元左右,運行成本每年達200億~300億元。瞬時就激發了整個市場對脫硝市場的關注。
“畢竟從操作方式上來看,‘特許經營’的模式不難操作,也很受企業的歡迎,只要市場一開,大量鋪開是可以期待的。”一位環保企業負責人表示,“此前的脫硫工程中就采用了‘特許經營’的模式,即發電廠將脫硫收益(比如電價補貼)每年按一定比例讓渡給脫硫公司,脫硫公司則”包干“脫硫設施的建設、運營、維護等業務,在一定期滿后交予電企。”
從永清環保所獲得的這份合同中不難看出,與以上操作模式“如出一轍”,公告中稱,該項目將由永清環保負責投資、設計、建設、運營、維護、管理脫硝設施,并擁有其所有權。此外,公司有權獲得以上網電量為計量基礎的脫硝電價的收益,并有權申請脫硝電價外的補貼收益。
據介紹,目前我國國內火電機組投產脫硝項目不到15%,約6.1億千瓦裝機容量尚未安裝脫硝設備,《新標準》的迫近毫無疑問正在為脫硝行業帶來無限的商業機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