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創新
據記者了解,目前,西安市已組建了一大批專業化、特色化的節能服務公司,全市通過國家審核備案的企業達到45家,占全省總數的76.3%。“十一五”期間,累計完成合同能源管理項目200余項,節約能源20萬噸標準煤,項目涉及工業、建筑和交通等各個領域。
事實上,“合同能源管理”源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是一種在西方發達國家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基于市場的節能機制,是一種以減少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投資的節能投資方式。
20世紀90年代,我國引進和推廣這種基于市場的節能投資及服務融為一體的機制。1998年,國家項目辦支持北京、遼寧、山東三個省市建立了三家示范性公司,每個公司都得到世行增款500萬美金、貸款1000萬美金、地方政府再配套相應的資金,成為政府支持下快速成長的節能服務公司。
“經過20余年的發展,我國的節能服務產業隊伍不斷壯大、規模大幅增加、節能減排成效顯著、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取得了突出成績。”王魯迤表示。
2010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0〕25號)的出臺稱得上是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在我國長達十余年示范推進過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據介紹,從2006年到2010年,全國運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實施節能項目的節能服務公司從76家遞增到782家,增長了9倍;節能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從1.6萬人遞增到17.5萬人,增長了10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形成年節約標準煤能力從86.18萬噸遞增到1064.85萬噸,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量從215.45萬噸遞增到2662.13萬噸,增長了11倍。
“除了數量的增加,節能服務公司的規模也在擴大。節能服務市場的巨大商機吸引了一大批國內知名公司加入,從能源供應、房地產業、礦產資源開發等傳統行業向節能服務產業延伸。西安經開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賈雙社表示。
實際上,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中已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節能減排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完善節能減排經濟政策、強化節能減排監督檢查、推廣節能減排市場化機制等,這對于西部地區發展節能服務產業來說,既是一次機遇,又是一次挑戰。
在北京、遼寧、山東等多個地區,節能服務產業同樣開展得“風生水起”。無論是在水利、電力領域,還是在工業、煤炭、農業領域,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企業能耗都得到大幅降低,業內專家表示,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國進入高速發展期已成定局。
西安經開區,實際上只是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紅火局面的一個縮影。
此次西部節能服務產業基地落戶西安產業園,是西安經開區在打造千億元裝備制造業基地,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的宏觀背景下建立的西部首家節能服務產業基地,其產業節能政策推進、節能產業聚集及節能技術研發推廣等方面的突出優勢,成為推動西安經開區“十二五”節能減排的重要力量。
該項目預計2015年建成后,屆時將扶持培育10家資質好,技術先進的大型綜合性節能服務公司,實施300個合同能源重大項目,形成不少于15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