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層面,問題也令人擔憂。環評司負責人介紹說,我國化工石化企業規模普遍較小,部分企業生產工藝、設備落后,易因安全生產事故引發次生污染事件。另外,部分企業環境風險意識不高,環境風險防范設施和應急反應能力也不足。
各地熱捧重化工項目,看中的都是這些產業對GDP的拉動作用,但在環保部門眼中,如果規劃或措施不當,化工石化有可能成為大江大河或城市的重大環境隱患。應對化工石化行業環境風險挑戰,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期任務。
對環保部來說,環評就是新建化工石化項目的控制閘。環評司負責人說,對化工石化項目,環保部不僅要對單個項目進行環評,更重要的是將對一個區域內能承載多少化工石化項目進行評價,“十二五”期間,要完成大型化工石化基地布局的環境影響論證,推動國土空間優化開發。
事實上,自2009年開始,環保部花了近3年時間組織開展了五大區域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評,涉及環渤海沿海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沿海、成渝經濟區和黃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區,核定了這些區域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提出了促進這些區域重點產業優化布局、產業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
如何守住大江大河生態底線
今年初“十二五”規劃發布時,有專家解讀說,規劃提出“要積極發展水電”,今后5年是中國大力發展水電的黃金時期。而環保部官員看到的則是規劃中提到的前置條件:發展水電“要以做好生態保護為前提”。
那么,在“十二五”期間,環保部門如何守住大江大河的生態底線?
環保部環評司負責人說,環保部門從來不反對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但也從來不支持重開發輕保護的開發行為。在未來水電項目的環評審批中,環保部門將遵循“生態優先”的原則,最大程度保護河流的生態環境。
我國水能資源蘊藏豐富的地區,往往也是生態功能重要、生物物種豐富和地質條件脆弱的地區,不可回避的是,過去有的流域水電開發存在“保護跟不上開發”、“保護讓位于開發”的問題,一些水電項目在設計時過多考慮水能資源利用的最大化,較少考慮流域其他功能,已經對一些河流的水生生態、景觀環境等造成了難以恢復的影響。
這位負責人說,今后的水電開發必須從決策開始,將生態優先的原則,貫穿到未來水電開發規劃、建設和運行的全過程。環保部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對待開發的流域進行規劃,并開展規劃環評工作,通過規劃和規劃環評來協調開發與保護問題,實現水電的科學、有序和適度開發。有了流域開發的規劃環評,環保部門在審批水電項目環評時,也就有據可依,不在規劃范圍內或是規劃環評不支持的水電項目將被擋在門外。
水電開發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是上下游、干支流如何統籌的問題。一條河流會流經不同的地區,往往每個地區都想“雁過拔毛”,掌握干流資源的就開發干流,沒有干流資源的就開發支流,沒有從全流域角度進行權衡并分析其累積性環境影響。當一條河流上的水電站鱗次櫛比,河流的生態環境破碎化,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河流生命力的喪失。
這位負責人說,有序和適度就是指在流域的水電開發中,要把握好開發的強度、開發的尺度和開發的速度,避免同一流域的上下游水電項目同時開發,避免干支流水電項目遍地開花,避免水電開發超出河流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并且,水電開發一定要堅持法律許可的底線,禁止在法律明令禁止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區域布局水電梯級,對有可能直接導致珍稀物種滅絕的水電站也要取消。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