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是光伏發展最大瓶頸
中國清華大學材料系任富建博士接受采訪時說,目前我國使用光伏發電價格約為3元/千瓦時,雖然中國的光伏產業水平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但是我國主要單晶體硅、多晶體硅材料的生產成本依然很高。舉例來說,一塊3英寸的單晶體硅片,進口的價格是60多元人民幣,相同產品的國內生產價格是100多元人民幣。
目前,印度光伏發電能力僅為0.04GW,主要困難是資金短缺。太陽能發電成本在印度每千瓦時約為12至14盧比(1美元約合44盧比),遠高于煤電每千瓦時5盧比的成本。
可以說,光伏發電目前最大的瓶頸是價格問題。過高的價格影響了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技術創新對價格的影響還是小于多晶體硅成本下降的影響。而目前亞太地區光伏技術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太陽能光伏系統發電成本跟電網平均電價比相對很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均采取了積極的扶持政策來支持太陽能項目的發展。
總體來說,亞太地區光伏產業鏈還是比較完整。今后幾年,并網式太陽能系統應該是主流,其次是屋頂太陽能系統,最后才是偏遠地區離網系統。
開發太陽能絕不能一哄而上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林伯強教授介紹,亞太國家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光伏市場需求的主要份額在歐洲和美國市場,中國多晶體硅長期以來大量出口到歐洲市場,亞太地區在光伏發電市場的規模還比較小,但今后的增長空間很大。光伏產業所需資金量大,發展形勢與經濟周期一致。現在歐盟經濟受主權債務危機影響,走向不明朗,其光伏市場在將來一段時間內發展都會比較緩慢。這給亞太光伏市場發展帶來了機遇。其次,日本核電站事故使得新能源技術受到重視,風能、太陽能等成為新能源發展方向。近年來,風電發展受技術、市場等影響,從前期快速增長期進入了整頓期,太陽能發電由此成為今后比較具有潛力的市場。中國政府對光伏市場的支持也相對較大。
周愛明也指出,光伏太陽能發電技術作為新科技的一種,其資源供應具有間歇性等特性,因此,對于太陽能在整個能源供應結構中的地位,各國應該有比較全面和客觀的認識。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種,亞洲許多國家幅員遼闊,蘊藏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開發太陽能資源是大勢所趨,亞洲各國政府應大力支持,但絕不能一哄而上地盲目投資和不切實際地擴大規模。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