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采用了水肥一體化滴水灌溉技術,我每畝能省下60%的肥料和水,人工費少了產量卻增加了,一畝能增收1000多元。”看著自家長勢良好的100多畝砂糖橘果樹,雙橋鎮楊李村的果農楊紹文樂呵呵地說道。
為了使農業可持續發展,該縣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節水灌溉,重點推廣微噴灌、滴灌、水肥一體化滴灌施肥等技術。目前,該縣節水灌溉面積達57.12萬畝,占有效灌溉面積的80%。通過節水農業,全縣每年可以節省肥料開支3000多萬元,節約人工費1200萬元以上,水資源用量則減少60%。另外,該縣還引導農民發展需水相對較少、抗旱能力較強的林果生產,龍眼、荔枝、桃、李等水果種植面積達19萬畝,既節約了水資源,又增加了土地的產出效益。
武鳴縣全面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通過精量施肥,提高了化肥的利用效率,減少了因過量施肥造成的水土環境污染。今年上半年,全縣實施測土配方施肥95萬畝,總節本增收1700萬元以上。為減少農藥化肥使用,該縣還廣泛推廣振頻式殺蟲燈、生物防治病蟲害等農業新技術,統一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或生物農藥品,增施有機肥。目前,武鳴縣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發展到25萬畝。
“綠色銀行”鼓起錢袋子
武鳴縣林地面積有13萬公頃,林業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45.9%。在充分保護林業資源的前提下,該縣通過發展林下經濟以及開展果園農家樂等形式,讓農民賺取“綠色銀行”中的經濟效益。
靠山吃山。在甘圩鎮唐歷村,村民鄧林佑就是依托于豐富的林業資源,在樹林下放養土雞,建立起了自己的“林下養雞場”,每年純收入達4萬余元,成為當地有名的林下養雞大戶。
“今年7月底,我還拿到了1萬元的雞棚補貼。”鄧林佑樂呵呵地說。為了積極引導農民利用林地資源進行林下生態養殖,武鳴縣制定林下經濟扶持政策對養殖戶發放補助,為發展林下經濟打下“強心針”。在武鳴,像鄧林佑那樣的林下規模養殖戶已發展到2414戶,每戶年均純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林下經濟呈獻出一派紅紅火火的喜人景象。
“來我們這里又可以進果園摘果,又能看到優美的田園風光,所以很受城里人歡迎。”在雙橋鎮下淥村,“稻花香”農家樂的經營者韋儒君說。下淥村是全縣主要的水果種植基地之一,全村水果種植面積達到4400多畝。當地政府充分利用豐富的水果資源、秀麗的田園風光,積極引導村民發展農家樂,使農業觀光休閑游成為村民又一條致富門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