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政策層面已經確定了同步發展新能源汽車與節能汽車這一“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但是對于企業而言,尤其是中國本土企業,純電動汽車的市場空間無疑更為巨大。
困擾新能源車型發展的問題無非是技術和市場。付于武表示,電池的能量、密度等是困擾全球純電動車發展的首要問題,但在未來十年有望取得突破。目前中國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仍較大程度依靠進口,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無疑是重中之重。
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市場推廣上可以先下功夫,對于企業而言,市場化、批量化是關鍵,“當基數足夠大時,相應問題更易解決”。
《規劃》指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將實現產業化,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保有量達到500萬輛。工信部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具體數字需要國務院確認和批復,與這一數字“差別不大”。
從現階段來看,各家汽車企業在新能源發展路徑上不盡相同,比如一汽擅長混合動力車型,比亞迪基于自身電池制造優勢主要研發純電動車型,東風電動客車起步較早……
盡管各企業技術路徑各有不同,但未來趨勢仍然在純電動方向。即將頒布的《規劃》,將以政策門檻淘汰一批落后或虛假的節能和電動車技術,以集中力量發展具有先進技術的優勢企業。
北京將加快民用市場開拓
在《規劃》即將頒布之時,各地方政府與當地車企為搶占市場優勢所做的部署已初現端倪。以北京為例,北京市政府要求北汽集團“一步到位發展純電動”,北汽集團新能源車型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北京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林逸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北汽新能源車型開發正在加速推進中,今年北汽集團新能源車型有超過千輛的生產任務。
據他介紹,北汽新能源車型主要基于3個平臺開發,高端新能源車型是基于薩博技術的創新,此外還有以C30系列為代表的A0級新能源車型和交叉性新能源車型。
北汽集團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發展純電動車型是企業戰略,也是地方政府的要求,今年北京市政府將采購3000輛純電動車型,同時,配套設施和其他優惠政策也即將出爐。
在科技部推行的“十城千輛”電動車示范運行計劃中,各試點城市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各有不同,但目前來看,北京即將出臺的鼓勵政策更具有實質推廣作用。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北京將加快新能源車型在民用市場的開拓,不排除給新能源車以特殊號段,為以后各種優惠政策打下基礎。此外,安裝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的進程也將加快,甚至會針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提供充電樁配套建設的資金補貼。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