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省八市探索試點建立碳交易市場
面對全球碳排放空間不足的問題,何建坤說,必須要超前部署,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爭端。為了維護我們發展的空間,必須提出合理分配的理念。發達國家按人均累計排放計算,已超過其到本世紀末應得的份額。發達國家中近期排放大幅減排,要為發展中國家留有必要的發展空間。在低碳排放上,發達國家要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發展中國家實現低碳發展,是對其過度擠占發展中國家排放空間的補償,發達國家要大幅度減排;只有大幅度地減排,才能為發展中國家留有發展空間,在低碳排放上,發展中國家要團結起來。
何建坤說,“十二五”期間,我國的能源消耗依然很大,要改變這種高能耗的發展模式,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十二五”時期,我國的節能減排比“十一五”期間有了很多措施,在5省8市開展低碳省市建設試點,建立低碳排放統計、核算和考核體系,探索建立碳交易市場。
何建坤說,為了更大幅度地降低GDP能耗,要適當控制GDP的增長速度,主要是要控制投資的過快增長。這可能是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個重要的抓手。把GDP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中央提出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為7%,各省提出的目標卻是10%以上。中央提出這樣一個低的經濟增速預期,是為了降低經濟增長能耗。
昆明生態低碳城市建設大有可為
何建坤說,我們要抓住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和平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在相對寬松的國際環境下,自主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爭取用10年時間基本實現發展方式的轉型,基本走上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軌道,為未來承擔量化減排義務奠定基礎。2020年爭取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90~100億噸,其后總量增長平緩或趨于穩定,爭取盡早達到峰值。統籌國內可持續發展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兩個大局,在第二個十年,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我國從經濟大國變成經濟強國,走向低碳綠色的經濟發展方式。統籌近期與長遠,協調“十二五”和“十三五”,超前部署,協調應對。
何建坤稱,生態低碳城市建設已成為世界潮流,發達國家城市大都制定了低碳社會發展目標,以大幅度降低當前的碳排放水平,最終實現近零排放。后發的新型城市化過程可以避免沿襲發達國家高碳模式,避免高碳基礎建設和高碳城市格局的“技術鎖定”效應,從而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實現向生態文明的跨越式發展。這一塊對昆明而言大有可為。
專家簡介
何建坤: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低碳能源實驗室主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能源系統工程與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戰略。多項研究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