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們掌握的數據,目前全國涉足地源熱泵的企業有1500家,如果加上小的安裝運營企業,總數會超過一萬多家。”李元普說。
作為地源熱泵行業的資深人士,李元普的另一個頭銜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地源熱泵專業組主任。他告訴記者,由于前期地源熱泵產業利潤高、門檻低,很多非專業企業紛紛加入這個產業,造成了市場惡性競爭。
目前,“我國缺乏不同形式地源熱泵系統的綜合評價體系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無法有效開展系統可靠性及節能效果評價工作,市場操作不規范,以犧牲工程質量為代價的惡性競爭大有加劇之勢。”李元普說。在他看來,國家有必要盡早出臺行業準入標準,和產業目標評價體系。
另一方面,李元普分析認為,在去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的大背景下,“十二五”期間,中國地源熱泵市場將由產品銷售型向節能服務型升級。
“預計整個市場將逐步分化為兩個陣營:一個是自用用戶市場,其特點是用戶通過購買、安裝和運行地源熱泵系統達到自身節能的目的;另一個則是新興的節能服務產業市場,其特點是購買和安裝地源熱泵系統的用戶是能源服務公司,他們通過運行地源熱泵系統為最終用戶提供制冷和供暖的建筑供能服務,并通過該技術的節能特性獲取盈利。節能服務公司對地源熱泵技術和產品的需求將逐漸超過自用用戶的需求。這樣的變化應引起業界的高度重視,及時調整企業發展戰略。”他說。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產業模式與國土資源部所提出的地熱開發利用思路非常相似。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副司長陳小寧曾表示,從天津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與開發利用試點工作來看,目前更傾向于在公共場所利用淺層地溫能,“比如說會展中心、體育館。”而這恰恰為節能服務公司提供了生存土壤。
記者了解到,國土部計劃利用3年左右時間,聯合開展全國省會城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與開發利用工作,查明各省會城市資源量,劃分開發利用適宜區,制定開發利用規劃,建立監測網。
“目前各省市國土資源部門已做出詳細的工作方案,個別省份已開始實施,天津等試點地區已完成調查評價工作。隨著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地源熱泵技術的逐步改善,淺層地溫能必將成為我國重要的新型能源。”陳小寧說。
各地力推 設備制造業受益
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能源巨頭都越來越看重地熱資源開發。據悉,中石油高管曾表示,到2020年公司將投入100億元開發包括地熱資源在內的6個方面的新能源。而5月中旬,《承德市“十二五”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積極推動地熱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十二五”期間,要開展包括溫泉工程、采暖工程、地源熱泵推廣在內的地熱綜合利用工程。
安徽省“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劃中也提出,要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8000萬平方米以上,對地源熱泵產業及配套產業形成刺激。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安徽全省,淺層地能應用建筑面積已經達732.6萬平方米。
針對設備制造業的市場前景,業內分析人士也大都看好。東方證券分析報告就曾指出,伴隨著地源熱泵投資成本的降低,有望在新開工項目中加速普及,預計整機客戶銷售量會逐年提高。
資料鏈接
地源熱泵是一種利用地球表面淺層水源(地下水、海水、河水和湖水等)或地下土壤熱源的低品位熱源,通過熱泵、制冷循環,制取冷量供夏天空調使用、制取熱量供冬天取暖使用。地源熱泵制熱要比常規的電制熱或燃油、燃氣制熱經濟,通常制取相同的熱量,地源熱泵的耗電量只有電熱耗電量的1/4到1/5。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地源熱泵發展前景更為廣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