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禁令緩解產業難“熬”現狀 市場有望重啟
日前,中國光伏企業產品存貨積壓,歐洲為謀低成本的長遠考慮強忍需求饑渴,雙方一時相持不下,都在等待對方讓步。行業人用“熬”字生動形象地概括了光伏產業這種狀況。此次德國退出核電意味著以光伏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且成本越低使其能扮演的角色越重要。隨著核電的逐漸退出,在等待光伏產品的平均售價下降的過程中,歐洲市場早已饑渴難耐,市場一旦重啟需求,短期內就將消耗中國市場上半年積壓的光伏產品。
3日,記者與2011第三屆廣州國際太陽能光伏展覽會負責人陳先生再次取得聯系,并就德國禁核令之后,行業流傳歐洲將重啟需求,緩解國內產品積壓現狀的說法與其進行了交流,陳先生對此深表贊同“5月30日組委會對國外采購商登記數據分析時發現,僅英德就在20多個國家中占據35%的比重,而且在組委會接到的13.8億訂單中,來自歐洲市場訂單額就達55%。”針對這種情況陳先生接著說“曾考慮到光伏企業轉移市場的需要,在二期國外觀眾邀請時,特在加大了美洲和亞洲國家采購商的邀請力度,對歐洲專業人士的邀請方案卻并未作出特殊調整,但就現在的情形來看,之后的三期招商方案必須做出調整,勢必要著重加大歐洲國家采購商邀請的力度,專門負責歐洲市場邀請的國際專員的名額也要增加。”
未來光伏市場爭鋒戰重新拉開帷幕
經過數月的嚴峻考驗,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光伏產品的平均售價普遍下降,在歐洲銷售存貨相當高的情況下,雖然現狀有待緩解,但暫時當前國內光伏企業面臨的危機并不能完全消除。在這種情況下,但仍有多家光伏企業向記者表示,在德國核電止步令的推動下,對于局面將在下半年得到扭轉信心滿滿。
與此同時,在企業行業觀念的轉變下,國內行業展會的冷遇局面也正在得到調整。上半年在歐洲光伏展會上由于價格等諸多問題,很多出外參展的企業并沒有取得理想效果,不免對同類展會心灰意冷。但這種困惑持續的時間并不長,市場的波動逐漸改善著供需結構,加上國內市場開啟的跡象,使多數光伏企業不愿放棄行業轉折點的發展機遇,參展熱潮再次燃起的局面已經凸顯。以8月份琶洲館舉辦的2011第三屆廣州國際太陽能光伏展覽會為例,其招展中期(截止5月)的參展企業數量就已超過往屆之和,這不僅僅是對組委會工作的肯定,很大程度上還得益于滿足了企業的應時之需,還有不得不提的在行業困難時期80%企業參展費用補貼的成本優勢。
江蘇某光伏組件企業市場部經理說“在成本跌幅快過銷售跌幅的情況下,價格下跌并不是問題。更何況光伏產業鏈各級毛利率高,本身具有降價空間,一些廠家表示并沒有看到前景不好的跡象。相反,有些企業的訂單已經排到未來8至9年,所以二季度以來,很多一線廠家都是滿負荷生產,以擴充產能滿足市場需求,在此期間我們還將繼續借助展會等宣傳渠道,盡量降低企業產能過剩的風險。”
從企業對展會態度的回暖和當下的舉措可以看出,在全世界反核的呼聲的推動下,繼2011年第一季度光伏遭遇價格冷遇后,又一場光伏市場的爭鋒戰正在悄然拉開帷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