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設備的艱難處境
“如果把當下中國光伏產業看做是閨中待嫁之女,中國泱泱大國卻不能承受其女嫁衣”這是光伏企業人在總結中國光伏裝備的現狀時說的一句話。中國光伏產品雖占據國際市場半壁江山,自身市場具有超強的裝備消化力,但卻無力承擔,裝備技術和市場均受制于外,實在可惜。
廣州國際太陽能光伏展覽會專家組分析說: “總體來看,中國光伏裝備尚處于起步階段,光伏裝備面臨的各種尷尬局面也顯而易見:不少高端裝備的市場依然被外資企業占領;國產光伏設備與進口設備相比,單項技術指標接近,但自動化程度稍低;設備制作不夠精良,缺少自己的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等等都是近些年來光伏裝備技術難以取得長足進步的重要原因。此外,很大程度上還源于國外企業對中國企業一致的技術封鎖,無奈大多光伏裝備企業一直以中國廉價勞動力為籌碼,為外國企做代工從中取得微薄利潤。”自2007年中國光伏裝備行業才略有起色,開始陸續出現制造多晶硅鑄錠爐,與國外企業分食中國大市場。進口裝備市場份額明顯有所降低,但不少高端設備市場仍被外資企業占領。
國產光伏裝備如何突圍
隨著全球主市場補貼政策的下調,需求增速放緩必然導致供求關系轉向,產業鏈毛利整體下行將逐步向裝備制造看齊,突圍中國光伏裝備的尷尬局面變得尤為迫切,越來越多的光伏生產企業開始把核心裝備的研發和人才培養看做是行業發展的命脈。但如何化解這其中的尷尬?
廣州國際太陽能光伏展覽會相關負責人說道:“光伏行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鏈是一個完整生態系統的共生體系,要改變裝備進口“做東”的局面,就必須加強國內光伏裝備企業之間的溝通與聯系,攜起手來,加強交流與合作,共謀技術創新,短期內打破進口裝備囂張的局面指日可待。為此,廣州光伏展覽會在今年八月份各級產業鏈企業的招展工作中,特別加大了國內光伏裝備企業的招展力度,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預計本屆光伏裝備企業參展名額有望增加54%。”
對于國產裝備的突圍,廣州光伏展會專家組還給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對于國產設備或本地設備初期的投入使用,應有更多的鼓勵性政策,比如經費扶持、稅收、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廣東省政府努力為光伏行業發展營造的良好環境就值得借鑒;其次,加大研發投入比,使行業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取得突破;最后,加強企業合作和互動,光伏生產企業只有實現商業價值鏈融合,才能形成合力發展,縮短與國際光伏設備企業的差距。
裝備是一個產業發展的基石,也是衡量產業成熟度的重要標準,它決定著行業發展的興衰。2011第三屆廣州國際太陽能光伏展覽會深度分析市場,跟緊行業發展趨勢,加大光伏裝備企業的邀約力度,旨在為光伏設備在內的行業企業搭建信息交流的平臺。并希望以此為契機,為國產化裝備代替進口裝備獻計獻策,使中國光伏業早日擺脫“輪椅”,體驗靠自己雙腳奔跑的成就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