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建議設立分門別類的“垃圾梯級交費制度”
主持人:如果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具體應該怎么操作?是以戶為單位還是以小區為單位?
劉陽生:針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進行收費,應該屬于城市居民付費購買公共服務的范疇。收費體制應該公正透明,接受公眾監督,并最大化壓縮管理成本。因此,垃圾收費的具體操作方式以及收費額度的確定,應廣泛征求公眾意見,在此基礎上形成垃圾收費的操作方式。
垃圾收費應以戶為單位,各戶居民自付其費;按小區建立垃圾減量排行榜,制定獎懲制度,促進小區內居民之間互相監督。
何艷玲:我覺得如果真正實行收費制度,肯定要落實到個體(比如單個家庭或者企業),以防有的人搭便車。此外,是否一定要直接收費呢?考慮到直接收費的操作性問題,這方面其實也可以有更多的考慮。比如,國外有的城市規定采用專門的垃圾袋,把費用附著在垃圾袋購買費用上。比如,有的國家是把垃圾處理費含在地產稅中,稅則根據房屋面積大小征收。也就是說,收費方式可以因地制宜有更多方式選擇。
主持人:是否應先設置一個限額,超過限額的部分再收費?
劉陽生:我建議設立分門別類的“垃圾梯級交費制度”。對于企事業單位,按照人均每天垃圾量1kg之內交“基本處理費”,1—1.5kg繳納1.5倍的基本處理費,人均每天垃圾量超過1.5kg以上時繳納3倍的基本處理費。“基本處理費”是指按照垃圾收費制度制定的每公斤垃圾的處理費用。
對于居民,若人均每天垃圾產生量低于1kg時,該戶居民只繳納垃圾基本處理費的50%;若垃圾產生量超過1kg時,超額部門應繳納基本費用的1.5倍。
目前,對于企事業單位的垃圾進行計量比較容易實施,對于居民的垃圾進行計量比較困難。
解決垃圾圍城關鍵是什么
主持人:您覺得收費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起到垃圾減量的作用?
劉陽生:實行垃圾收費只是通過經濟手段促使大家更加自覺地實施垃圾源頭分類和減量。垃圾源頭分類和減量化效果取決于一系列綜合因素,包括分類投放設施和分類轉運設備的配備、分類貯存設施、各項回收物資的資源化技術、資源化產品的技術標準、國家針對資源化企業的政策補貼、老百姓對資源化產品的接受程度、以及市政部門針對垃圾分類、收運、貯存與處理處置和利用的全過程管理措施的到位,最為重要的是公眾源頭分類的意識和主動性,以上任何一個因素都將影響到垃圾源頭分類和減量化的實施效果,并不是在小區里或馬路邊設置幾個分類垃圾桶那么簡單。
主持人:您認為解決垃圾圍城的問題最關鍵的環節在哪?
何艷玲:我覺得一方面在于公眾的意識,另一方面是政府的投入與管制問題。在政府投入方面,不能單看投入了多少,更重要的是投入的有效監管和有效使用,避免政府投入過度轉換成商業利潤。在具體操作上,政府管制的主體更應該針對企業。因為相較公眾而言,企業是更為明確的責任主體,政府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以利用,比如制定包裝標準,對過度包裝課以重稅等。顯然,這些措施比從公眾手上再強制回收包裝要便利而有效得多。
劉陽生:關鍵在于選擇適合于該城市的垃圾處理處置方法,不是盲目的、理想主義的方法。對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經濟發達、土地奇缺的城市而言,以焚燒為主、填埋為輔(甚至禁止填埋原生垃圾)的垃圾處置方式是解決垃圾圍城的最現實方法。對于一些土地資源豐富的城市(如中西部的城市),適宜于推廣以衛生填埋為主的方法解決垃圾圍城的問題。
—— 延伸閱讀 ——
生活中怎樣讓垃圾減量
劉陽生教授建議,在目前沒有建立區域統一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的情況下,對于居民而言可以按照廢舊物資回收的思路進行垃圾分類,如分成紙張(含紙類包裝物)、塑料(含塑料類包裝物)、玻璃、金屬,收集一段時間后分別打包,賣給那些廢品回收人員。每個城市都有很多這類流動的回收人員,他們之間對于回收區域也是有分工的,每個月都會在某個時間出現在某個小區或附近。
對于居民家里產生的殘羹冷炙,在倒入垃圾桶之前最好能擠掉其中的自由水分,這樣可以明顯減少城市垃圾的含水率,有利于垃圾衛生填埋或者焚燒處理。
還應該制定限制過度包裝的政策。產品過度包裝,與中國人的消費心理密切相關,應引導公眾綠色消費。限制包裝物使用量占產品總重量的百分比,既可以保證產品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不會變質,也從源頭控制了包裝廢物的產生。這是源頭減少包裝物產生量、節能資源和能源的最佳辦法。
包裝物一旦產生了,其回收過程就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和資源。對于大型包裝物而言(如洗衣機、電視機、冰箱、空調等),應該責成產品銷售單位(如商場、超市)直接回收后再轉交原來的產品生產單位。例如,小劉從沃爾瑪超市購買了一臺海爾冰箱,沃爾瑪超市將冰箱送到小劉家以后,應將冰箱包裝物回收帶回沃爾瑪超市,再由沃爾瑪超市集中返回給海爾冰箱生產商進行回收利用?;厥者^程發生的成本由商場和企業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