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燒發電更成行業關注投資熱點。國務院下發的《意見》中特別強調要“全面推廣焚燒發電”。
中投顧問的報告指出,中國的垃圾發電事業起步較晚,仍處于研究開發的初級階段,但是由于中國擁有豐富的垃圾資源,所以蘊含著巨大的資源潛力和潛在的經濟效益。目前全國每年因為垃圾造成的損失高達300億元,而將這些垃圾綜合利用可以創造2500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建成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約為97個。銀河證券的報告認為,未來5年,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將要達到300個,按每個項目3-4個億的投資,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未來年平均投資200-240億,這將給垃圾焚燒爐提供商、煙氣處理系統提供商、控制系統提供商提供較大市場空間。
再生資源回收率將達70%
“垃圾圍城”變成“城市礦山”
除對不可再生垃圾進行焚燒外,《意見》中還明確,要全面推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對可再生的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回收利用,特別是對廢棄家電、電子等產品中的金屬進行再生利用,可以讓城市從“垃圾圍城”變成“城市礦山”。
記者了解到,近期商務部將啟動第三批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今年將繼續安排資金,支持10個試點城市的回收體系建設和20個省份的區域性回收基地建設。
并且,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工程被列入“十二五”國內貿易領域重點工程項目。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要求,地方支持培育龍頭企業,保證資金使用效果,提升分揀與處理水平,力爭在“十二五”期末,使得全國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率達到70%。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主要包括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玻璃、廢舊電子產品等。分析人士指出,這是一個有限資源無限循環、極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伴隨著政策、技術和渠道逐步成熟,再生資源產業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高峰時期。
近幾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規模明顯擴大,回收總量和回收率逐步攀升。數據顯示,2009年國內回收總量約1.4億噸,與2006年相比,增長了42%;回收總值約5000億元人民幣,比2006年增長近1倍,各類回收企業10萬多家,從業人員約1800萬人。
社會各界對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重視程度也在提高。近兩年,商務部、財政部已支持建設了44個城市的33075個網點、181個分揀中心、22個集散市場,以及36個區域性大型再生資源集散市場,安排金額共計17.5億元。
湘財證券分析人士表示,“政策、技術和渠道”是再生資源行業實現快速發展的三大基本要素。政策方面,隨著資源循環利用進入“節能環保產業”規劃,行業發展具備了理想的外部環境;技術方面,一大批企業已經掌握了先進處理技術;資源回收渠道方面,目前我國社會回收體系建設較為落后,非法小作坊遍地開花,而正規處理企業卻難以獲得廢棄物渠道資源。但隨著資源循環利用上升到國家戰略以及各類政策密集出臺,廢棄物資源的回收渠道建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