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和卡車燃料效率的提高也是減少石油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交通運輸占了美國所削減的石油總量的70%,這也是絕大多數美國家庭的第二大開支。但是,奧巴馬指出,美國在最近30年的時間里沒有提高過汽車的燃料效率,“因為石油的價格相對便宜,美國的汽車工業決定依靠生產運動型多功能車(SUV)賺錢,而不用擔心燃料效率的問題,我們錯失了30年的時間用技術提高汽車的燃料效率”。
2010年,美國政府頒發了突破性的《國家汽車卡車燃料標準》,旨在通過提高汽車的燃料效率,在2016年前將汽車燃料效率提高到每加侖35.5英里,該項目總共能節約18億桶石油,每輛車將為車主節省3000美元。技術還在發展,今年3月,一輛燃油里程數為每加侖50英里的內燃機汽車已從底特律的汽車裝配車間下線。奧巴馬說:“因此,我們知道怎么做,我們知道如何讓我們的汽車更有效率。”
今年夏天,美國將首次頒布重型卡車燃料效率標準;秋天,還將在現有標準基礎上頒發新的汽車燃料標準。為了給消費者提供節能、省錢的多種選擇方式,讓交通更清潔、更高效,奧巴馬政府還歷史性地大力投資高速鐵路和公共交通。
美國在電動汽車領域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奧巴馬在就任美國總統之時提出新目標:2015年前有100萬輛電動汽車出現在美國的道路上。政府鼓勵美國公司生產電動汽車,鼓勵美國人民購買電動汽車,幾家新工廠將在未來幾年中開張。政府投資20億美元作為競爭經費,鼓勵公司開發出下一代電池,創建新產業。奧巴馬估計,在不久的將來,美國將擁有全球40%的高級電池生產能力。
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時,減少浪費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在美國,住宅和商業建筑消耗了40%的能源,政府提出新項目,幫助人們用新型節能建筑材料更新住宅和商業建筑:新燈具、新窗戶、新加熱和冷卻系統。奧巴馬說,在能源效率上的一個好消息是,我們已經擁有這樣的技術,我們所需要的是采取激勵措施,幫助商人和用戶安裝使用這些節能材料。
樹立榜樣 發展清潔電能
目前,美國2/5的電能來源于清潔能源。今年1月,奧巴馬在國會舉行的國情咨文演講中呼吁,創建一個新的《美國清潔能源標準》,即在2035年前,美國80%的電能來源于多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如風能、太陽能、高效天然氣、清潔煤和核能等。
20世紀80年代,美國擁有世界80%的風能;20世紀90年代,美國擁有世界90%的太陽能。奧巴馬說:“ 我們是風能領袖,我們是太陽能領袖,20世紀80年代,我們擁有最大的清潔能源經濟。今天,中國擁有最多的風能,德國擁有最多的太陽能,這兩個國家對清潔能源的投資都超過了我們,盡管我們擁有更大的經濟體,也一直是更大的能源用戶,但在這個對我們未來至關重要的問題上,我們落后了。”
奧巴馬認為,領導21世紀清潔能源經濟的國家將領導全球經濟,他希望這個國家是美國,美國要贏得未來。他強調政府對清潔能源的資助,他說:“過去兩年中,政府對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技術提供了資助,幫助私人企業成長和雇用幾萬名新工人。”
核能是重要的清潔能源之一。1973年,被阿拉伯石油禁運和飆升的燃料價格所激怒,尼克松提出一項長期解決方案:2000年前在美國建立1000個核反應堆,作為國家能源獨立計劃的一部分。然而時至今日,這個目標一直未能實現。1979年3月28日,賓夕法尼亞州東北部的三里島核電站發生嚴重核泄漏事件,抗核運動從此風起云涌,導致美國核電站建設停止30多年,美國1973年有40個核反應堆,現在有104個,最后一個核電站的建設批準于1978年。
美國目前有104座核電站,核能占目前其電力供應的1/5。今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海嘯和核電站事故震驚世界,促使各國政府重新評估、審視各自的核電站安全和核能規劃。
日本核危機后,美國政府要求核能管理委員會對現有的104座核電站進行安全評估,以確,F有核能設施的安全。奧巴馬說:“核能不會向大氣釋放二氧化碳,意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對于那些擔心氣候變化的人們來說,我們應該認識核能,如果它是安全的,它將對氣候變化問題作出重大貢獻……我們將綜合調查結論和日本的教訓,設計和制造新一代的核電站。”
奧巴馬強調,當新技術涌現時,聯邦政府有責任發揮領導作用。美國政府現在擁有和管理著大約50萬幢建筑物、60萬輛汽車。建筑物需要電力、車輛需要燃料、軍隊需要能源供應,這讓政府成為美國最大的能耗機構之一。奧巴馬最近簽署總統命令,要求聯邦各機構通過領導作用,推動國家走向清潔能源經濟,他要求各機構在2015年前100%地購置混合動力車或電動汽車。所有的汽車都能使用可替代燃料。政府也將和私人公司建立伙伴關系,敦促他們更新自己的車隊。
在《能源安全未來藍圖》中,美國政府要求以創新方式走向能源未來:“在清潔能源領域成為世界領袖是強化美國經濟、贏得未來的關鍵。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要為已有的創新技術營建市場、資助開發下一代技術的前沿基礎研究。當更新、更好、更高效率的技術沖擊市場時,聯邦政府需要將言語化為行動,發揮榜樣作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