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有菜市“一桶裝”
東山街的明月市場已配置了分類垃圾桶,垃圾桶每兩個一組,一共7組,放置在市場內。據了解,包括明月市場在內,東山市場、龜崗市場、寺右市場這4個農貿市場都已實施垃圾分類,有機易腐垃圾運到大田山生態循環園堆肥處理。
但在已試點一年的江南果蔬肉菜市場,記者近日發現市場內并沒有設置分類垃圾桶。
在林和街的僑怡肉菜市場,記者走了一圈都沒有發現分類垃圾桶。保潔工說,垃圾都是倒入一個綠色垃圾桶里面,然后拉到信成北路上的拐角,讓垃圾收運車拉走。
酒店步調不一致
廣州嶺南國際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屬下酒店賓館都是垃圾分類先行區域之一,包括中國大酒店、東方賓館等50多家酒店。記者走訪部分酒店,發現垃圾分類工作的步調并不一致。
中國大酒店的大堂內還是以前的單體垃圾桶,并沒有換成分類垃圾桶。不過,保潔工李姨介紹說,垃圾都是一并收集,再運到垃圾房里分揀。記者在酒店的地下垃圾房的所見也驗證了這一點。但在東方賓館,保潔工說沒有對垃圾進行分揀,“都是裝好放到垃圾房里。”記者在垃圾房里只看到袋裝垃圾堆積如山,卻不見有工人分揀。在酒店大堂,記者也未發現分類垃圾桶。
南方日報記者 劉可英 實習生 李穎
宣傳不到位
在一些公共場所,記者在多個垃圾桶附近觀察了一段時間,不論是字跡模糊的分類垃圾桶,還是標識清楚的分類垃圾桶,都很少有路人把垃圾按類別投放,基本是隨意扔棄垃圾。因此,在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里面,不難發現一次性飯盒、餐巾紙、小吃殘渣等垃圾。
記者隨機采訪了沿途的市民,大部分市民都知道廣州要實行垃圾分類投放,但至于具體要如何操作,很多人都表示“蒙查查”。“我聽電視講過要搞垃圾分類,但究竟怎么搞,我就不清楚。”市民黃先生疑惑地回答記者。
“不是我不想分,而是不知道如何分。”連日來記者采訪發現,市民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如何分類。租住在農林下路的張小姐說,她只知道電池這種垃圾的危害,不敢隨便扔,但對于其他垃圾,她說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分類。”很少看到有這樣的宣傳,即使有分類垃圾桶,也找不到如何分類的介紹。”她建議應在垃圾桶旁豎一個指引,”丟的時候還可以參考呀。”
經費成問題
推廣垃圾分類,政府一直提出不增加市民支出,但一些社區物業資金不足,難以應對。作為廣州率先啟動垃圾分類試點的越秀區東山街五羊南社區,此次推廣垃圾分類再次面臨困局。
據東山街街道辦副主任黃奕清介紹,五羊南社區內的垃圾桶不會再增加,此次只是加強了對廚余垃圾的回收。
記者了解到,東山街目前只對五羊東、五羊南、明月三個社區、4個農貿市場以及中小學先行推廣垃圾分類,由于資金的原因,其他社區暫時不能推廣。
據悉,目前,街道給社區環衛工人配置了收廚余垃圾的紅色垃圾桶,環衛部門負責配置送往垃圾壓縮站的大型綠色垃圾桶,剩下的按照規定由物業公司自行配置。“這回只能看政府會給多少經費了,街道已經沒有專項經費了。”黃奕清表示,作為垃圾分類先行推廣區域,東山街將獲得市區兩級各80萬元的前期投入經費,可目前經費還沒有到位。但是根據東山街的估算,整個東山街要增設1.8萬個垃圾桶,再加上分給居民的垃圾桶、膠袋,以及增加環衛工的人工,整個前期投入約390萬元,就算是市區兩級共投入了160萬元,仍舊有巨大的資金缺口。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