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被蓋住了,綠地減少了,土地被地磚覆蓋了,地下水蒸發不出來了,城市不呼吸了
昨天巡察的三條河,都在官渡區轄區范圍內,已經是仇和率隊巡察的第27、28、29條河,滇池入滇36條河道的治理正在逐一厘清。
官渡區相關負責人在現場介紹,五甲寶象河、小清河、六甲寶象河三河緊挨,三河平行分布,平均相距為200米,相距最近處只有100米,官渡區湖岸線只占滇池總體的11%,卻集結了入滇36條河道中的40%,河道非常密集。其中“三河”周邊有10萬人口居住,“三河”已失去排灌功能,最窄的河道僅寬2米。
面對河道縱橫的片區地圖,仇和沉思后說,這片地方非常有特色,正是因為這里集中了滇池40%的河道,所以才沖積形成了滇池的三個半島,將來這些河道可以在小區里流淌。片區應該很好地進行規劃,并通過規委會審定。河道不能覆蓋,只能增不能減。我們見過,熱天老太婆肩上披一條濕毛巾,打扇子,為什么?道理很簡單,空氣流動增加濕度。昆明越來越干燥,因為河道被蓋住了,綠地減少了,土地被地磚覆蓋了,地下水蒸發不出來了,城市不呼吸了,現有的水面因為污染嚴重而變得濃稠,蒸發量下降。所以昆明要綠化種樹,要增加水面。
白天看綠化,晚上看亮化,刮風看凈化,下雨看硬化
仇和說,環境決定心境,生態決定狀態,昆明一定會成為最宜居的地方,要把昆明建成經得起看,耐得起住的宜居之城,白天看綠化,晚上看亮化,刮風看凈化,下雨看硬化,內涵看文化,長遠看規劃,最終看現代化。
水環境治理,鄰滇池7個縣區和開發區,要信心、決心、恒心、耐心“四心合一”,河長、督導長、段長、組長“四長合力”,市級、縣區級、鄉鎮、村居委會四級聯動,湖外截污、杜絕增量污染源,湖內清淤減少存量污染源,生態濕地治理,外流域引水四措并舉。滇池水環境的治理,最后要看兩個生物指標,一是滇池土著魚能否洄游,河長能不能帶領市民游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