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著力解決市場培育嚴重落后于產業發展的問題
如何更好地扶持國內光伏產業發展,如何防止光伏行業的發展陷入“引進—落后—再引進”的怪圈中?
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是形成國際競爭力的最重要因素。無錫尚德研究院院長徐源說,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創新型企業只有充分利用和整合全球范圍內的資本、技術和人才資源,才能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目前,尚德已在全球建立6個研發中心,聘請外籍專家數十人。
此外,江蘇省一批骨干型光伏企業已經著手攻克光伏產業技術裝備的國產化,PECVD、等離子刻蝕機、激光機和層壓機、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測試等設備已經實現國產化,預計到2012年江蘇的光伏產業裝備將實現100%的國產化。
市場培育嚴重落后于產業發展,在光伏行業表現得最為明顯。而解決上網電價問題,是培育和啟動市場的關鍵。
今年6月下發《江蘇省光伏發電推進意見》,宣布對光伏發電實施固定電價政策,明確為2009、2010和2011年地面并網電站目標電價分別為2.15元/千瓦時、1.7元/千瓦時和1.4元/千瓦時。江蘇此舉將對未來國內光伏上網帶來重要的示范效應。
以光伏應用示范工程撬動國內新能源市場,成為推動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無錫市決定,從今年起實施“百萬平方米光伏屋頂發電工程”,到2011年,全市“太陽能屋頂”將突破100萬平方米,建成屋頂并網發電總裝機容量80兆瓦。與此同時,該市還把屋頂和建筑一體化光伏電站建設,作為建筑節能的重要內容,納入到城市規劃和重點地區城市設計。
不能盲目“逐日追夢”(快評)
劉先云
一方面,是產量占世界第一、6年增長600倍的新能源;另一方面,生產企業卻因高成本、高排放、高能耗以及產能過剩陷入困境,我國光伏產業就這么在現實與未來之間,苦苦煎熬。
無疑,太陽能是開發潛力巨大的綠色新能源,光伏產業前景自然一片光明。問題在于預期并不是現實,尤其在核心技術被國外壟斷、嚴重依賴外部市場的情況下,各地蜂擁而上,盲目“逐日追夢”不但難以給企業帶來預想的利潤,也可能葬送光伏產業的美好未來。
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警示光伏產能過剩,目的是“倒逼”光伏產業深化結構調整,盡快淘汰落后產能。因此,如何縮小預期與現實之間巨大落差,如何盡快打通推廣應用中的各路環節,則是業界和政府當前必須冷靜思考的重大課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