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專家認為,無論原料作物品種還是生產工藝都要進行技術提升。生物能源發展遇阻的深層次原因是其生物能源利用仍沒有找到合適的路徑,產品價值與成本相比,仍未達到產業化的要求。如,目前秸稈向油轉化的工藝仍有許多待改進之處,山東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長許崇慶說,現在許多秸稈制油的成本很高,熱鏈解、提純等程序都要消耗大量能量,并且催化劑成本和效率都不成熟,技術瓶頸是最大障礙。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認為,僅靠補貼賺錢是有限的,企業有資源和市場風險,很難做大。發展新能源產業應立足于補技術研發環節,而非直接補在生產環節。
生物能源產業前景光明
考慮到資源與環境的承受能力,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不可持續。尤其是日本發生核電站爆炸事故后,人們對發展核電持更多猜疑態度,而對太陽能、風能及生物質能源的追捧仍會持續升溫。目前,也有一些生物質能源企業已在獲取可觀利潤。
記者在位于山東濱州秦皇臺鄉的山東易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看到,公司已新上一臺年產一萬噸的秸稈制原油設備,另一臺設備在加緊生產。公司副總經理賈紅杰說,目前公司的利潤很可觀,兩噸秸稈可以制一噸生物質原油,成本大約在1500元左右,但這種油目前每噸的售價卻在2000元以上。
他說,雖然易能公司的生物原油到真正可以大規模市場應用的柴油、汽油還有技術瓶頸需要克服,但畢竟在秸稈制油方面已有明顯進步,如果可以有更多的投資者加入到生物能源行業,尋找更高效催化劑將生物原油進一步脫氧降酸,生物制油產業的前景一定十分廣闊。
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許多業內人士希望國家能給這個產業更多的支持。賈紅杰說,易能公司在產品推廣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許多企業對油品不放心,更不愿意讓他們改造原來的燃燒設備,并且由于企業規模不大,許多公司提出的免費試燒的要求給公司運營帶來巨大壓力。他期盼政府相關部門能夠對相關產品加以認證,并促進在合適的企業內推廣,從而加快產業做大做強。
山東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所長孫立認為,生物質能源比較適合小型和分散型的生產。生物質能源因有現實資源量,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在濟南市歷城區董家村,山東省科學院的農業專家正在試驗秸稈氣化、發電項目,可以解決一兩個村的能源問題,包括廚房燒氣和日常用電。
許崇慶認為,國家可以通過適當的補貼來扶持發展生物質能發展,因為生物能源不僅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化石能源,還能使生物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如地溝油的回收可以減少其回流餐桌,秸稈的綜合利用可以減少直接燃燒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他說,鼓勵這些產業適當發展,最主要的是提供技術進步的必要規模,為未來能源安全提供技術儲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