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發展要與環境容量相適應
到2011年1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09億輛。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增加了24倍,排放總量增加了12倍,約1/5的城市大氣污染嚴重。
在姜曉亭看來,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不僅是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的迫切任務,也是我國完成“十二五”總量減排任務的重要著力點。
環保部門無攔車和處罰權,交警部門無檢測權,交通部門發現問題車輛,不能檢測,也不能阻止問題車輛上路行駛,大量超齡、失修、重污染車輛在城鄉道路暢行無阻,肆意排污。“這只是問題之一。”姜曉亭認為,管理體制不順暢、法律法規不健全、檢測體系不完備、考核評估體系未建立、執法監管不到位是機動車污染防治中亟待解決的五大問題。
如何解決?姜曉亭認為,首先應從國家層面出臺新政,指導機動車發展與環境容量、城市規劃相適應,避免盲目依靠機動車發展拉動經濟。同時,建立機動車污染監管和檢測體系,開展機動車污染防治聯合執法,實行年檢與路檢并重。建立機動車污染統計考核體系,開展區域機動車污染評估,把機動車污染防治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實行城市創建一票否決。
立法加快可再生資源利用
“每回收一噸廢鋼鐵,可以減少碳排放2.5噸,減少空氣污染86%,減少水污染76%,減少固體垃圾污染97%……”3月10日下午,四川團全體會議上,唐利民代表在發言中列舉的一組數據引發一陣感嘆聲。
唐利民關注的是可再生資源問題。通過對比近10年來的數據,唐利民發現,“十五”期間,我國回收可再生資源4.5億噸,“十一五”期間的數字是9.94億噸,比前一個5年翻了一番多。“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相信今后的增速還會更快一些。”
“盡快進行可再生資源的立法!”唐利民呼吁,通過立法對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進行規劃,對可再生資源的技術標準和質量監督、回收服務體系、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公眾參與等作出制度性規定。他同時建議,在較長時期內,應穩定國家級再生資源產業園區的企業增值稅優惠政策。
夏績恩代表也呼吁通過立法手段推進節能減排。他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2010年節能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新情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節約能源法》。同時,國務院也應當制訂、修訂和完善相關配套規定和節能標準,使節約能源工作有法可依。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