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政府尚未明確餐廚廢棄物是否可以用于動物飼料,但在國內早已掀起了餐廚油回收加工利用的風潮。不少油脂公司紛紛上馬項目,農牧上市公司亦看中其中的市場前景,2007年8月,寧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資金4080萬元,收購了國內首家利用餐廚廢棄油生產飼用油脂和生物柴油的油脂企業湖南金德意飼料油脂有限公飼。
油脂行業魚龍混雜
安全隱患飽受懷疑
與油脂企業熱衷于餐廚回收油不同,養殖業內對其安全性表示擔憂。
業內人士的擔憂并非沒有根據。在國際上,歐盟對帶動物脂肪的餐廚源飼用油脂謹慎。自1996年起歐盟相繼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瘋牛病”和“二噁英”事件之后,1999年6月4日,歐盟禁止各類動物飼料添加肉骨粉、動物下腳料、動物性脂肪等。
用魚龍混雜來形容國內油脂行業一點都不為過。國內餐廚廢棄物鮮有專業人士收集。收集者多數是個體戶,經過簡單的加工后,一部分被用作飼用油脂。飼用油脂生產企業多數是生產設備簡陋、規模小、沒有質量檢測手段且無法監督的小作坊。由于飼用混合油生產行業缺乏標準、法規的引導和約束,制造工藝、質量指標參差不齊,一些質量偽劣的產品流入市場,給飼料安全和食品安全帶來隱患。
據悉,目前我國仍未有飼用油脂國家標準。2010年6月19日,《飼料用油脂混合油脂》等3項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公布,但迄今未有正式標準出臺。
美國動物蛋白與油脂提煉協會亞洲部的李鵬博士曾在不同場合公開表示,中國現行的飼用油脂質量標準存在漏洞,對一些有害物質,如聚氯聯苯、聚乙烯、黃曲霉素等,缺乏相關的項目檢測。據了解,飼用油脂中,存在摻水、生物柴油、礦物油、乳化劑、以次充好等做假行為,上述各類物質成分復雜,以及餐廚廢料中存在大量有害物質,各種混合油存在巨大安全隱患。
李鵬說,飼用油脂中,聚氯聯苯會帶來較嚴重的危害。聚氯聯苯是一系列含氯的污染物的統稱。1968年,因食用被聚氯聯苯污染的米糠油,日本家禽死亡數十萬只,同時還造成大量人員中毒。1979年,臺灣省也有類似事件發生。
鑒于聚氯聯苯的危害性,美國FDA規定,聚氯聯苯在飼用油中含量不能超過2ppm。我國的征求意見稿中,未對該項進行檢測。
此外,征求意見稿亦未規定對狄氏劑(地特靈)、DDT、DDE、DDD等農藥以及聚乙烯殘留立項檢查。據了解,狄氏劑等農藥是致癌物質,在美國的飼用油脂標準中,DDT、DDE、DDD的含量須小于0.5ppm,狄氏劑含量須小于0.3ppm。油脂中,對人、動物有危害的聚乙烯源于與油脂接觸的各種塑料設備。塑料在油品原料的收集、生產過程中,遇高溫下溶解,進入油脂中。美國的行業內部標準是,聚乙烯在油脂中含量不得超過30ppm。
農業部飼料效價與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副主任張麗英介紹,我國正向飼料、養殖等各領域廣泛征求意見,綜合各方意見后將對標準進行修改,再頒布實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