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長期目標
2005年3月,龐升東花了98萬元購得域名51com,創下當時國內域名成交價最高記錄。最初時,他并不準備將51com建設成博客社區,但一直使用自己的博客來招聘人才。到了6月份,就以這種博客招聘的形式,公司的員工從最初的7人擴展到20人,并且頗有些志同道合,龐升東自己稱之為“英雄的團隊”。后來,受一個長期關注互聯網的員工推薦,龐升東看中了51com的前身——一家位于福建的網站10770.com。這家網站甚至比Myspace起步還要早,龐升東認為這個團隊很具有前瞻性眼光,決定購買下來,并拋售房產籌集了1,0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
其實,促成他下定決心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2005年時韓國的賽我網已經成為當地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不論訪問量還是收入都超過了搜索引擎、門戶、B2C以及C2C等領域的所有公司。龐升東認為中國和韓國有很大的相似性,交友社區完全可以成為跟門戶和搜索引擎一樣大的市場。
龐升東一直把騰訊當作自己的對手,51com的起步也受到了騰訊的啟發,因為當時騰訊已經擁有了4億多用戶。但完全模仿又不現實,龐升東就選擇了QQ空間當作坐標,因為騰訊當時重點關注在游戲和其他領域,對QQ空間并不重視,這為51com后來在一個階段內后來居上,留出了市場空間。
51com的產品很快面世,通過在全國很多地市網吧的推廣,這種類似直投的方式龐升東在大學期間推廣保健品時就已了然于胸,網站的名氣很快起來了。當然,這其中還包括龐升東的一些小想法,比如曾“借力”QQ,用戶登錄管理頁面后,會收到系統的“溫馨”提示:“為便于您的記憶,請將您的主頁地址填在QQ資料里,這樣還能給您的主頁增加訪問量。”51com的個人主頁就在一定程度上借用QQ平臺進行傳播。
細節與大局觀
龐升東坦承,自創業以來,在大大小小的10多個項目中,互聯網領域里除了交友社區,其他基本都嘗試過了。對于這個項目,他表示至少5年內都會堅持做,“因為5年后這個市場才會趨于成熟”。51com已受到很多投資人和用戶的認可,2006年和2007年先后獲得了兩輪風險投資,目前保持每天15萬以上的自然增長用戶,其中有5萬以上的活躍用戶。對于為什么能在眾多社交類網站的包圍下還能獲得用戶的青睞,龐升東表示,理解需求和抓細節才是根本,他認為客戶的最大需求是“要受到認可”,51com所有的創意和策劃都基于這點。為了更深刻的理解用戶,他曾去過10個省份深入網吧,調查2萬多臺電腦的社區登陸情況。
對于細節,龐升東以白米飯做例,米飯一般包括蒸、燒、煮等做法,有一點兒香的就是小噱頭;他則認為,即便是口味一樣,都可以在形式上以及用戶引導上制作出差異化來,因而雖然白米飯成本不高,但也可以成為飯店之間的競爭點,因為很多菜的口味大多一樣,白米飯往往可能引導顧客成為回頭客。“你就跑遍100個很好的飯店,吃他們的白米飯,把最好的10家學過來,再搞一點兒小噱頭。”龐升東說,51com中像“白米飯”這樣吸引網民的細節點太多了,如果網站上有50個甚至100個這樣的點時,用戶整體體驗下來就會覺得與眾不同,“如果說筷子又很奇特呢?”“米飯”、“筷子”這些小細節在龐升東眼里,成為最吸引用戶的法寶。
抓細節,不對整體做大動作也成為51com的一個發展策略。成立三年以來,員工已經達到了300多人,但“產品一直沒怎么增加,還是在細化、還是在改進”。這種策略性思維得益于龐升東的圍棋愛好,他認為做企業跟下圍棋差不多,要有好的大局觀,同時局部也不能差,該爭的就要爭。
圍棋給他的另外一個啟發就是講究輕重先后。圍棋中一般的規則是,初期只要把棋子掛上棋盤角落,四邊放置就可以了,但到了第20顆棋子時,就該注意在一些重點局部的搏殺了,“企業做了一年后,接下來的競爭要點是什么?畢竟資源永遠是有限的,必須排出要點”。雖然目前經營業績不錯,但是51com因為一些操作手法遭到了批評和質疑。對此,龐升東很務實但又有些叫屈,“我們犯過錯誤,做過不好的事情,但51com是沒有做過的,是我們以前投資參與的一家公司犯了些錯誤。當然我肯定有責任,也從來不辯駁,因為本來就是自己的責任,應該受到批評。”對于一些有失偏頗的批評,他顯現出了浙商的務實,“解釋是沒用的,不如就看著,先把事情做好了,未來還是以結果說話。”《等待戈多》是龐升東在大學期間曾很用心組織排演的一場戲,他組織成立了學校的話劇社,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對戲劇比較感興趣,另外是想搞一個別人沒做過的社團。他說學生時代就是迷茫期,沒有太明確的方向,這場荒誕劇就是當時的一種發泄形式。
這場門票為2塊錢、由學生演繹的戲竟然在當時吸引了400多名同學去觀賞,成為轟動校園的事情。步出學校歷經多年創業后,龐升東的目標越來越清晰,他等待的是更大的成功和更多認可。
附文:龐升東感悟失敗
在龐升東曾經的10多個創業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以失敗告終,他也曾進行了深刻的反省,認為一個共性的因素就是以前個人的成熟度遠遠不夠,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好一家企業。當他在馬云那里工作時,那家公司還很小,轉到事業單位時,“學不到什么東西,就出來創業了”。龐升東說,自己沒有在一個超過10個人的公司工作過,學不到什么管理運營經驗。
“前期純粹靠自己的商業眼光可以,總是能抓住很好的點,一進去就很賺錢,就像投資房產買了就賺,但競爭稍微激烈就不知道怎么賺錢了。”他認為失敗的第二個原因是,有一段時間自己不夠投入,最多時手里有三、四個項目同時運營,“當時有偷懶的想法,自己不愿意做,老是叫別人來做。”龐升東自認特長是產品設計,當初本應該在這個領域投入更多,如今他要求自己每個星期都有反省和進步。
沒有很好的合伙人和團隊是龐升東分析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正因此他在2005年把公司搬到了人才資源更豐富的上海。這也促使他后來在管理招聘中制訂了一些特別的政策。比如高管要提前兩年招聘,“想到兩年后要用到什么樣的人”;而對中層管理人員,他采取硬性的末位淘汰制,“比如說有10個中層,必須要淘汰1個,即便他很不錯也要淘汰。中層要不斷優化,這是我最大的一個體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