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熱水器應認定為國家節能產品和環保產品。太陽能熱利用的能源替代和減少各種有害氣體排放效果顯著,應盡快列入國家節能、環保產品目錄中。
其次,應盡快制定更加健全完善的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第一,實施稅收扶持政策。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和產品屬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亦屬節能環保企業和產品,要從金融、財政、信貸和稅收方面制定明確的優惠扶植政策。第二,推行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的安裝政策。2008年以來,全國已有不少省份開始制定和推行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的安裝政策,目前在全國絕大多數地區推行已基本成熟。應盡快依據可再生能源法和各地區具體情況制定全國性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的實施細則。第三,多渠道多層面施行政府財政補貼政策。在技術研發、社會推廣,在城市和農村,在太陽能與建筑結合、熱水工程和零售,在欠發達地區和社會弱勢群體等多層面,制定和實行太陽能熱水器推廣應用的財政補貼政策。應鼓勵工業生產企業利用太陽能熱水。對于印染、紡織、食品、制藥、造紙、皮革等中低溫用熱水企業,政府應逐步推行強制性政策,并根據節能減排效益給予補貼。第四,太陽能熱利用是一項重要的建筑節能技術,應將太陽能供熱水、供熱和采暖明確納入到建筑節能技術體系中,享受建筑節能技術的各種優惠政策。第五,實行太陽能熱水器以舊換新的財政補貼。
再次,應重點培育一批重要項目。用3~5年時間重點扶持5~10個年產量在400萬㎡左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骨干企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化生產模式和生產線,使我國成為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應用大國、強國。
建立新產業基地建設工程——目前太陽能熱水器的制造廠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山東、江蘇、浙江、廣東和云南。隨著我國中西部太陽能熱水器應用市場的崛起,大型骨干企業正在進行新的生產戰略布局,創建新生產基地,合理組織物流,降低成本。新的制造基地主要分布在華中、冀豫、東北、西部,形成新的四大基地。新基地增加的生產能力約為2000多萬㎡,總投資約40億元。新制造基地建成后,將使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產業化水平、生產能力和規模躍上新臺階。建議立項以貼息貸款方式支持新制造基地建設。
支持重大裝備開發——經過幾年的努力,一些重大裝備如全玻璃真空太陽能集熱管連續鍍膜、連續排氣、玻璃管拉封及試壓、清洗設備;熱水器水箱搪瓷內膽、水箱加工及發泡保溫、熱水器總成等自動化生產線相繼開發成功,為中國首創、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其生產效率可提高30%~40%,節能率達20%~30%;還有高效平板集熱器吸熱板鍍膜加工生產裝備國產化,正向國際水平邁進,應立項支持重大裝備開發和應用。
實行“夸父陽光計劃”——重點支持高精尖核心技術攻關,為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持續領先發展護航。
最后,應建立示范工程推動市場發展。以市場為導向,引領產業發展,為此我們建議:
實施“千縣萬村陽光工程”。在全國選取1000個縣,每個縣選取10個村,通過政府財政補貼建立太陽能洗浴中心,帶動提高全國農村的洗浴水平,預計總規模300萬m2,總投資45億元,在示范村內除太陽能熱水器外,也可進行主動采暖、被動太陽房、太陽灶等太陽能熱利用裝置的示范。這些地方的中小學校、衛生院和敬老院目前基本沒有熱水系統,西部貧困地區尤甚。建議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委牽頭,組織多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兩院一校熱水工程,由政府采購,按一定比例給予補貼。
實施“百城陽光計劃”。在全國600個地級以上城市選取100個城市,通過科普引導和政策鼓勵等綜合舉措,建立太陽能熱水器應用的示范市,使“百城”的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達到30%。
推進工農業生產應用太陽能熱水工程。太陽能熱水在工農業生產中有廣闊的市場,例如在印染、造紙、紡織、醫藥、食品、熱電等工業中大量使用中低溫熱水。應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其節能減排的效益巨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