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10萬到20萬元就能辦個家庭作坊
記者正趕上當地太陽能行業協會在開理事會,議題是“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協助政府維護行業健康發展”。
對媒體的批評報道,與會的十幾家理事企業全都沒有異議,理事們甚至還彼此樂呵呵地打招呼:“曝光了!”
協會會長胡國梁向記者解釋,被曝光企業是家庭作坊式的個體工商戶,他們以低成本生產劣質產品,把整個行業的價格攪亂了、形象搞壞了,所以正規企業對其深惡痛絕。此前因為他們不是協會會員,協會拿他們沒辦法。“希望這次的曝光能促使政府下決心鏟除害群之馬!”理事們同聲呼吁。
但如何鏟除“禍根”?有理事提出,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準入門檻低,是問題的根子。據介紹,上世紀90年代,只要5萬到10萬元就可辦起一個家庭作坊,到工商局注冊開張,如今也只要10萬到20萬元,而所有生產所需的零配件都能在市場上買到。因此,海寧生產太陽能熱水器的家庭作坊式個體工商戶有354家,占了整個行業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強。辦正規企業,添置設備、租用場地,起碼要100萬元。看來,提高準入門檻是杜絕家庭作坊的好辦法。還有,政府的處罰應更嚴厲,如果只罰幾千塊錢,等于讓他們出錢買了“護身符”。這些建議得到了理事們的普遍認同。
“國標”表述含糊,“方便”了偷工減料
說到打假,工商部門顯得為難。比如那個“香港皇明”品牌,明顯是鉆了法律的空子,但好像沒法治它。有人舉報“香港皇明”假冒太陽能熱水器中的名牌“皇明”,工商去查,發現其是在香港合法注冊的。因此,盡管“香港皇明”的產品外觀與“皇明”極為相似,價格只有一半,但不能定其為假冒產品,工商和正宗“皇明”都對它沒辦法。別的滑頭商人發現這招不錯,紛紛仿效,結果如今“香港××”牌子在海寧滿天飛。知情人士說,在香港注冊一個商標只要幾千港元。
工商為難,質監呢?加強質量監督,查扣不合格產品也能堵住假冒偽劣啊。但質監也說有難處:太陽能熱水器至今沒有詳細、可操作的國家質量標準,現在用的標準表述模糊,本身就很不“標準”。如對儲水桶,現行的標準要求“結構合理”但怎樣才算“合理”?這就有空子可鉆。
胡國梁告訴記者,其實行業協會訂有自己的聯盟標準,對得熱量、熱損因子等的要求都高于國家標準,對現行國家標準中表述不明確之處則作了明確規定。但這一聯盟標準目前只在行業協會內推行,未加入協會的那些小作坊,我行我素。
據介紹,海寧市現有太陽能熱水器整機、全玻璃真空集熱管、玻璃毛胚管、熱水器支架、密封圈等生產企業1000余家,去年共生產太陽能熱水器350萬臺,產值約38億元,出口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胡國梁說,自從國家實行“家電下鄉”政策,海寧太陽能熱水器企業開始兩極分化:獲準“家電下鄉”的31家企業銷量大增,訂單都接不過來,而傍名牌、偷工減料的小作坊訂單則越來越難接。他對前景表示樂觀:隨著政府監管力度加大,隨著消費者品牌意識加強,海寧太陽能熱水器行業肯定能走出混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