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喜憂參半發展任重道遠
提到目前中國生物質材料產業的發展現狀,段新芳用喜憂參半來形容。“一方面,在科研領域,國家對生物質材料利用技術的研發逐漸啟動,有些技術還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地方政府和很多企業也看到了此產業發展的良好前景,逐步增加投入;但另一方面,還有許多問題困擾著該產業的發展。”
據段新芳介紹,如針對木塑復合材料(WPC)的研究早已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農業領域的優先發展主題“農林生物質綜合開發利用”中;其他幾項技術也被列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中。
同時,作為世界第二大木塑復合材料生產國,我國木塑復合材料制造水平已躍居世界前列,成為全球該領域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國直接從事該行業研發、生產的企事業單位達200多家,從業人員10余萬人,產品年產量達20萬噸,年產值超過30億元,木塑復合材料在北京奧運場館和上海世博會等國家重點工程中已經得到應用。我國木塑復合材料市場年增長率為30%,預計到2015年,產量將達到250萬噸,市場前景廣闊。
然而,產業發展的困境也不能忽視。段新芳指出,生物質原料收集季節性強,導致原料收集時間短、收集半徑過大,致使原料存貯成本高;木材廢棄物收集點繁多、收集成本也很高,使產品成本整體偏高,導致產業經濟效益普遍偏低;同時,生物質材料標準化工作剛剛起步,重要產品、方法標準制定缺乏前期科學研究,也影響了整個產業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目前的生物質材料企業多呈“小、散、亂”的狀態,能夠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的企業數量很少,尤其缺少大型骨干企業,與國外動輒幾萬噸、十幾萬噸的產業集群相比,很難形成有效的力量迅速擴張,產業集中度不高大大阻滯了產業的自身發展。
產業騰飛政策扶持不可或缺
針對目前生物質材料產業的發展困境,段新芳指出應著重加強政府政策的引導與支持,改變目前的發展現狀。
國家發展改革委2007年發布的《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為我國生物產業發展制定了宏偉藍圖,并決定實施九大專項,其中包括生物育種、綠色農用生物產品、生物能源、微生物制造等內容,但生物質材料產業并未列入其中。段新芳認為目前我國的生物質材料產業發展尚未得到高度重視,缺乏相應政策支持。他建議應將其納入國家木材安全戰略,并作為新材料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中,制定具體發展規劃,為產業發展提供指導。
其次,由于生物質材料發展必須建立以可再生生物質資源為基礎的現代生物質材料科學技術體系,必須開展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高新應用技術和應用基礎等研究。但目前該領域研究投入嚴重不足,科學技術研究工作滯后于產業發展需求。因此建議組建生物質材料產業創新技術戰略聯盟,加強產學研合作,并在相關科技規劃中設立專項研究;充分發揮有關學會和協會作用,加強生物質材料科學技術的普及與推廣。
再次,應對生物質材料產業進行補貼。例如對企業收購儲存秸稈和木材廢棄物原料所需要的流動資金進行貼息、對秸稈和木材廢棄物收集進行直接補貼、對秸稈加工裝備進行退稅補貼等。并繼續實施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且盡快擴大到廢棄木材回收利用中。
同時,可建立生物質材料應用示范基地或企業,推廣中央級科研單位成熟的生物質材料技術成果,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