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食LED
對于“新技術改變一切”,吳長江深信不疑。
被業界普遍認為是第四代光源選擇的LED技術,不僅給全行業帶來了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同時還撼動著雷士的神經。
“奧運會給LED產業帶來了50億元商機、世博會在LED上的投入是10億元,在廣州亞運會上,雷士照明中標80個相關照明項目,供應了1000多個產品。”吳長江愿意用數字說明問題。“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LED照明產業產值將超過1500億元。2015年,LED在中國照明市場的占有率將達到20%,帶動產業規模達5000億元。”
2010年7月24日,有關部門公布了“三年淘汰10億只白熾燈,同時點亮同樣數量節能燈”的時間表,宣告了這場照明產業升級大幕的拉開。有了政策的保駕護航,巨大的市場機會讓多方看好這個淘金場。LED照明跨國巨頭歐司朗宣布,在惠州設立LED芯片生產線;日本日亞化公司也計劃在內地設廠,擴展LED照明產品線;LG伊諾特則規劃在惠州投資超1億美元,用于LED封裝、背光和照明應用。家電巨頭中,除了早已布局的TCL,美的也宣布進軍。近期,又有比亞迪投資LED的消息傳來。
“目前,國內市場中LED照明企業有幾千家,但銷售額排名前10的企業加起來的占比只有整個市場的百分之十幾。由于缺乏行業的標準化,因此競爭還處于諸侯割據的混戰中。”吳長江表示。
興業證券分析師認為,LED產業的發展,未來5年是黃金期。這期間,整條產業鏈上,從事高端封裝和下游應用企業,都有比較好的發展機會。同時,LED產品在產業鏈位置上更靠近消費端,也是電子元器件行業整體景氣度下降趨勢下的理想防御品種。
核心短板
“照明行業的未來一定會經歷優勝劣汰的過程,只有借助資金優勢實現規模經營,才能奠定自身地位。”吳長江認識到了這點,因而在2006開始了一系列的資本重組。
對賭協議一直被視為企業與資本零和博弈的游戲,有人認為“對賭”是企業的“保護傘”,有人將其視為在企業經濟疆域“開門揖盜”。在雷士照明的兩輪融資中,軟銀賽富、高盛就與吳長江設定了包括每年的業績指標、獎金、轉讓限制、優先購買權和共售權、贖回權等一系列“對賭”條款。
“很多人對‘對賭’褒貶不一,甚至有人對‘對賭’抱有憤恨的態度,說是洗劫。其實這就像買東西,物品的價值需要有證明的元素。誰都希望投資人投得多占股少,但投資人都希望投資少占股多,兩方是矛盾的。而解決這個矛盾的國際慣例就是‘PE’,即用管理層的業績來衡量投資方所占的股份。”
截至雷士照明上市,作為私募股權投資者的軟銀賽富、高盛分別占有雷士照明30.73%和9.39%的股份,軟銀賽富更超過了吳長江持有的29.33%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
資本問題之外,從傳統燈具走出來的照明企業,大都面臨光源核心技術的短板。事實上,從引資高盛、軟銀賽富借助資本手段開始,吳長江一直致力于光源技術的突破。五年來,雷士照明先后與GE開展了戰略合作,與復旦電光源研究所成立了光源研發中心,還以4931.4萬美元的價格從世紀集團手中收購了世通以及其旗下的三友、江山菲普斯及漳浦菲普斯公司,一躍成為了全國最大的節能燈制造商。
小企業多,大企業少,生產集約化和規模化程度低、規模效益小,在吳長江看來,這種行業特性情況下,LED照明企業要實行標準化和多樣化共同經營。將產品零配件如光源、電器、轉換器等實行統一標準化生產達到規模效應,提升利潤;在燈具等實行多元化的個性設計,用品牌經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無獨有偶,國際照明巨頭飛利浦也走著同樣的路。近年,飛利浦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收購LED燈具企業,如北美照明燈具公司、意大利LED設計公司IltiLuce等。
“照明產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不能用家電行業的發展規律去評判。就像服裝業,發展了兩個世紀,但最后并不是全行業只剩下幾個品牌。”吳長江認為“這就像可口可樂,因為形成了標準化與規模效應,才不擔心有人造假,因為造假的成本一定比真品高。”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