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變電工旗下新疆硅業有限公司一位區域經理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一期1500噸/年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投產一年多來產能穩定。由于銷售情況良好,供給存在一定缺口,目前準備擴產至3000噸/年。該標準的出臺對特變電工的多晶硅項目影響不大。”據其透露,目前特變電工正在與下游半導體企業洽談,準備輸出電子級多晶硅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四季度以來,政府部門批準的多晶硅項目極少。與此同時,受國外光伏發電市場回暖的拉動,我國光伏電池行業2010年保持迅猛發展,位于上游的多晶硅行業供不應求。中信證券分析師楊凡認為,提高多晶硅投資的門檻后,將眾多原本指望在多晶硅行業撈一票就走的投機分子擋在了門外;同時有利于那些已有建成產能、后續擴產計劃龐大的企業發揮規模優勢,提高市場份額,降低生產成本。
中投顧問能源首席分析師姜謙此前在評價《條件》出臺后的影響時表示,未來國內將出現七八家大型多晶硅企業。
二級市場上,受新準入條例出臺消息影響,昨日多晶硅概念股逆勢表現活躍,截至收盤,樂山電力、川投能源、孚日股份、江蘇陽光和天威保變等多個股漲幅均超過1%。
政策解讀
四川河南等地企業影響最大
最新制定的準入門檻顯示,包括多晶硅新建及改擴建項目投資中最低資本金比例不低于30%,嚴格控制在能源短缺,對缺配套及環保不達標項目不予核準,及定下生產規模與技術設備等,與市場原預期相符合。
據悉,上述標準的出臺源于金融危機后出現的多晶硅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等問題。為此工信部與國務院已在2009年8月、2009年9月先后出臺了《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和《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希望能控制局面。
中投證券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蘇、云南等20多個省,已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設、擴建和籌建多晶硅生產線,總建設規模逾17萬噸,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倘若這些產能全部實現,相當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兩倍以上。
有分析人士指出,據目前中國17萬噸規劃產能中,60%以上是單線3000噸以下的產能,按照該規定,四川、河南等省份的多晶硅企業將受影響最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