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支持力度在加大
對于有些媒體認為,由于中國政府沒有對第二代生物燃料纖維素乙醇給予美國那樣的補貼(1.01美元/加侖,相當于人民幣2元/升),所以進展緩慢甚至停滯這一說法,林海龍給予了反駁。他說,中國政府始終對以糧食為原料的1.5代生物燃料商業化生產的產品是有補貼的,而且補貼一直在實行。同時,無論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能源局等主管部門還是在國家層面上,對于生物燃料都是持支持的態度。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鼓勵生產生物燃料,特別是乙醇類生物燃料項目的建設。同樣,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能源局也都支持以農作物秸稈和其他非食用植物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研發和成果推進。“只要中國擁有了或者逐漸在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化裝置,形成規模之后,政府才會對技術發展狀況、產業發展狀況進行詳細評估,從而出臺相對健康或者相對合理的支持政策。”他說。
托馬斯•納奇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對中國來說,這兩年在生物燃料方面的支持力度,只有加大而沒有縮小。具體來說,最近國家發展改革委為幾個示范裝置提供了支持經費,同時成立了國家能源生物液體燃料研發中心。從企業角度來說,我們完全能理解政府在做重大決策的時候,需要對產業的現狀、技術發展的現狀和未來有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有必要看到這樣一個商業化示范裝置的出現來作為一個決策參考。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預測的。
他舉例說,在3~5年之前,有興趣做纖維素乙醇的企業很少,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諾維信在2006年和中糧合作開展纖維素乙醇產業化研發的時候,中國國內還沒有人對這個行業感興趣。而就目前來說,從國內到國際很多巨頭都在中國布局纖維素乙醇。近幾年,河南天冠、山東龍力開始進入這個領域,中石油在這方面也有動作,一些國際巨頭像杜邦和杰能科也開始在中國布局,再加上中糧、中石化和諾維信,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這個領域,說明第二代生物燃料在中國有很好的前景。
資料顯示,2009年,中國已經躍居全球石油消耗量第二大國,按照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和對能源的消耗速度,尋找新的可替代能源已迫在眉睫。其中,乙醇汽油技術以其節能、低排放、原料充裕受到全球業界看好。第一代乙醇汽油由于以糧食為原料,在全球糧食價格節節攀升的今天,逐漸被放棄。而第二代乙醇燃料技術日漸成熟并開始進入商用階段,這項新技術即以玉米秸稈和其他非食用植物為原料,諾維信與中糧、中石化合作的乙醇汽油項目,就是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的第二代乙醇燃料。
今年5月27日,中糧集團、中石化集團以及諾維信公司三方就纖維素乙醇的產業化事宜簽訂備忘錄。根據該協議,中糧與中石化將于2011年第三季度開始建設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的萬噸規模纖維素乙醇示范工廠,諾維信將為該工廠提供酶制劑。該工廠投入運行后,中糧與中石化將后續興建商業化規模的纖維素乙醇生產設施,而諾維信為酶制劑供應商。今年2月,諾維信向市場開始供應用于第二代生物燃料生產的酶制劑產品。“該酶制劑使得生物燃料行業能以每加侖2美元以下的成本生產纖維素乙醇,這一價格已經與美國市場上的汽油和第一代生物乙醇的成本相仿。”托馬斯•納奇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