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用戶專用變壓器補償
原電力工業部1996年頒發的《供電營業規則》規定:“無功電力應就地平衡。用戶應在提高用電自然功率因數的基礎上,按有關標準設計和安裝無功補償設備,并做到隨其負荷和電壓變動及時投入或切除,防止無功倒送。100kV·A及以上高壓供電用戶的功率因數為0.90以上。其他電力用戶和大中型電力排灌站、躉購轉售電企業,功率因數在0.85以上。農業用戶的功率因數為0.80。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按國家規定執行。”
為彌補無功損耗,根據用戶變壓器容量加收變損和實施功率獎罰;但由于功率因數調整電費目前只罰不獎,用戶無功投入積極性不高,只補償自身損耗或補償一部分,從而造成10kV側無功欠補。
1.3.2公用配變無功補償基本為0
由于無功補償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不直接,因此供電部門在進行公用配網規劃時,只考慮增加電源點和變壓器容量,往往忽視無功補償設備的投入,承德地區目前配網無功補償基本為0,國內其他地區這種情況也比較多。
而公用配變的特點是容量大,負荷較重,居民用電時間相對集中,變壓器空載和輕載運行時間較長,造成變壓器功率因數較低,損耗較大。
2 配網無功補償的原則和措施
綜上所述,針對城鎮配網負荷增長快、功率因數低、壓降大、10kV/380V配網綜合線損高的現狀,對低壓配網進行無功補償已勢在必行。
2.1 無功補償應遵循的原則
a. 在技術經濟比較的基礎上,確定公用配變最佳補償方案,將配變的無功損耗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將無功消滅在高壓入口端(包括變壓器自身無功損耗、低壓無功損耗和用戶用電設備的無功損耗)。
b. 最大限度提高10kV配網的功率因數,使其達到0.95以上,達到降損目的。
2.2 10kV配電線路無功補償
對10kV線路合理進行補償時,需要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a. 補償容量的確定據一般規定,可以按照配電線路變壓器裝接容量的10%左右考慮。
b. 安裝位置的確定線路出口電壓較高,無需進行補償,線路末端電壓偏低,電容器運行困難,可以將自動補償裝置安裝在距線路電源側2/3處。目前新型的無功自動補償裝置,可以根據配網無功潮流分布情況實時補償,達到最佳效果。如果線路較長,可根據負荷情況選擇兩處補償點,一處安裝在線路2/5處,另一處在4/5處。
2.3 配電變壓器的無功補償
由于配電變壓器的負荷特點,在進行低壓配網的規劃時,既要滿足最大負荷,又要考慮經濟效益,合理地補償輕載時變壓器的損耗。為提高變壓器經濟運行效率,最大限度減少變壓器無功損耗,根據具體情況,應對100kV·A以上變壓器采用低壓側集中補償方式,補償容量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一般按變壓器容量的20%~30%配置,隨負荷變化自動投切進行補償。對100kV·A以下變壓器采用固定就地補償,補償容量按變壓器容量的10%~15%確定。
關于農網50kV·A以下配變可在二次側加裝固定補償電容器,其容量計算公式為:Qc=Se·I0%/100(kVar)。式中,高損變I0%取7,低損變I0%取3。其根據是農網配變小而分散,最大利用小時僅1500h左右,其固定無功損耗主要是由空載電流引起的。空載時,無功電流占總電流的90%以上。統計數據表明,農網配變無功損耗大部分是無功造成的,其值占配網無功電量的50%以上,因此,二次側固定補償可有效降低無功損耗,達到降損、升壓和增容的作用。
3 配網無功補償經濟效益分析
配網的無功補償經濟效益非常明顯,節能降損的潛力巨大。由于無功補償經濟效益分析涉及很多內容,計算比較復雜,本文旨在對節能降損的經濟效益進行非量化的理論分析,為簡化計算程序,采用了經濟當量(每補償1kVar的無功功率,相當于減少有功損耗的量)來粗略計算經濟效益,下面結合承德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