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能源頻道:近日,消息稱,GE下注5億美元分電動汽車蛋糕,請您談一下此計劃以及目前的實施情況?預計未來幾年,電動車為GE帶來的收益會是多少?
黃克強:今年11月,GE宣布,將對其全球范圍內總共3萬輛租賃業務汽車中的至少半數進行更新換代,并在2015年前將GE的電動汽車采購總量提高到2.5萬臺。GE計劃在2011年首先從通用汽車公司購入1.2萬輛雪佛蘭Volt沃藍達汽車,稍后再隨著廠商電動汽車產品線的豐富進行補充。
與此同時,GE也在積極布局充電基礎設施及電動汽車電池領域,根據GE內部一項估算,每50萬輛電動汽車投入使用,將從各種業務渠道為GE帶來5億美元的收入。
中新網能源頻道:近年來電動車市場非常繁榮,但是也有業內提出質疑,認為電動車呈現的是虛假繁榮,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不健全使得電動車市場前景不被看好,對此,您是如何看的?請談一下,GE進軍電動車市場的初衷?
黃克強:盡管電動汽車市場看起來繁榮一片,但電池技術的瓶頸,充電基礎設施的缺乏,產業通用標準的缺失,讓電動汽車商業化普及的前景一直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對GE來說,這項投資的目的有二:首先,在公司內部大規模使用電動汽車,將加快甚至超額實現GE“綠色創想”計劃中公司自身溫室氣體減排的承諾;
再者,GE這樣的500強跨國公司帶頭批量購買并使用電動汽車,有助于推動電動汽車的商業化應用,而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局面反過來又有利于GE旗下電動汽車相關業務的發展,比如WattStation充電樁、智能電網業務也將因此獲益。
此次GE公司宣布采購電動車的行動,雖然暫時不涉及中國市場,但隨著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國內汽車制造商也有可能成為GE電動汽車的采購對象。
中新網能源頻道:日前,業內熱議部分外企在中國實行所謂的減排“雙重標準”?請問GE的減排標準是什么樣的?是否在中國實行 “雙重標準”?談談您對此問題的看法?
黃克強:GE向來重視環境、健康與安全工作。為此,GE為其保護環境和雇員的健康安全的責任設定了非常具體的要求,不論在何處經營或者銷售產品,都確保做到完全符合中國的法律和GE內部政策的要求;對任何在中國新的投資、合作、產品、服務項目進行環境現狀盡職調查和環境健康與安全的影響評價;最大限度地減少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質,公開披露中國環境報告,以及不斷改進GE的EHS管理體系和推進目前中國在環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意識和管理能力。
中新網能源頻道:12月1日起,外資超國民待遇將終結,外企需加征“兩稅”,對此規定您是怎么看待的?是否會影響GE在中國的發展?
黃克強:稅率或是材料成本的上漲,只是我們看待業務發展以及投資時要考慮的其中兩個決策因素而已,相應的,我們通過提高自身的生產力和創新能力,是可以抵消這樣的影響。GE將中國看做一個長期的合作伙伴,不會因為稅率的變化或者是暫時的通貨膨脹率上揚改變我們的戰略。對GE來說,中國將繼續是我們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中新網能源頻道:請您談一下GE下一步的發展計劃? 以及在減排及新能源方面的發展目標?
黃克強:GE認為,要將清潔、經濟、安全的綠色產品及解決方案推廣給客戶使用,GE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減少自身的能源消耗與溫室氣體排放,通過采用具備節能、環保特性的產品和服務,GE轉變自身的運營模式,大幅度減少自身在能源、水資源方面的成本和排放量。與2004年相比,GE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22%,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減少了39%,能源利用率提高34%。截至到2009年6月,GE已節省能源成本超過1億美元,并將自身全球用水量較2006年減少了30%。
GE希望在將來,綠色創想所貢獻的銷售額能在GE年銷售額中占有更高比重,綠色創想的產品數量和種類能有進一步提升。進一步擴大綠色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