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焚燒秸稈煙霧大
11月初,正好是大麥播種的好時節,早報記者近日乘車到達以農業為主的崇明陳家鎮、堡鎮、向化鎮、中興鎮等多個村鎮,看到秸稈焚燒情況嚴重,多個村鎮上空煙霧彌漫,刺鼻的味道嗆得人難受。就種情形在寶山、金山等多個區也能看到。
在堡鎮漾東村合五公路沿線,沿10多畝田地望去,只見一片黑漆漆的秸稈焚燒渣灰。陳家鎮德云村一名村民說:“前幾年曾有奶牛廠上門回收稻草,但這幾年工廠搬遷,再也沒人來收了。秸稈除了一部分拿回家燒飯用,剩下的就在地里爛掉或一把火燒掉。”
德云村一位年過六旬的村民說:“世博會期間有規定,村里一次性補貼他150元,不能燒秸稈,一燒就要罰款。但世博結束后,很多人已經開始燒,沒人管也沒人說。”
目前,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沒有得到有效推廣,是造成秸稈焚燒的重要原因。堡鎮小漾村支部委員會一名委員說,該村提倡秸稈還田10多年了,但機械設備一直不夠,全村也只有5臺拖拉機,“農民到了耕種季節,等不及就開始焚燒。村委會為提倡秸稈還田,每畝地補貼30元,并正在逐步增加設備,提高拖拉機的工作效率。”
同時,農民的焚燒觀念也存在誤區。“很多農民都認為秸稈焚燒會生成很多鉀肥,但實際上生成的鉀肥很少,風一吹就沒了。”該委員說。
金山:粉塵讓樹葉變灰色
相比崇明,金山的污染情況主要集中在一些小工廠。15日上午,早報記者來到金山區朱楓公路7435弄附近,看到這里聚集著多家個人經營的燒磚廠,每個廠里都矗立著一根高大的煙囪,持續不斷地冒出黑色濃煙。
附近的村民李先生隨手摘下一片樹葉說:“上面全是粉塵,污染太重了。”這片樹葉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粉塵,已經看不出原來的綠色了。在這里,類似這樣遭遇的植物遍地都是。
朱楓公路7435弄8號的天順建材廠建于2004年左右,廠家工作人員稱,設備是以往環保政策未出前的老設備,都是采用廢舊木料作燃料。“每天就要燒掉一卡車的柴,換成煤或者,成本就要翻上4倍,幸虧我們建廠早,一直可以用柴燒。”這名工作人員說,“世博會期間,附近廠家都安裝了煙囪過濾頭,可以將一部分污染氣體凈化掉,但是世博結束后就很少使用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