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科學時報》:我國的節能產業發展面臨哪些問題?
李軍洋:我歸納主要有八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節能國家法規已建立體系,但細則實施法規體系和管理機制還不夠健全,政府各部門在節能管理工作中缺乏協調機制。
第二,許多城市的節能監察機制剛剛建立,體制不完善,人員不到位,根本無法完成全面的節能監察工作;同時,多數人員沒有工業現場實踐經驗、缺少節能技術檢查手段和能力。
第三,節能監察執法力度不夠。很多用能單位節能意識不強,對節能監察部門針對其不合理用能行為的責令改正建議書甚至置之不理,節能相關法律對用能單位的約束力度不夠,而節能監察部門又缺乏進一步制約的手段。
第四,各地節能監測能力不強,難以有效地對重點用能單位進行監測,監測與監察執法的協調機制存在局限性,當監測發現問題存在后,用能單位不能盡快并有效地進行整改。
第五,節能專門人才的缺乏,特別是節能基礎人員與實際應用嚴重脫節,無專門的人力資源,缺少行政手段促使對節能負責人和管理人員的定期培訓。
第六,在實際推進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引導節能服務產業,如政府對節能技術服務方面的資金扶持力度不夠,難以調動用能單位的節能積極性,節能技術服務機構難以推廣自己的技術;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還存在很多障礙,包括對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認識不夠, 銀行等金融機構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所做的實質性工作有限, 缺少有資質的節能測量和驗證及機構等。
第七,節能的金融服務體系沒有建立健全,將導致節能市場機制無法高效運作,無法真正發揮節能市場的潛能。
最后,各地還缺少常態化的節能宣傳。
以上大部分是政府主導的層面,當然也有一些城市正在加強建設,比如北京市在在線監測平臺、成立節能監測機構、培育第三方節能量測量和驗證機構等領域開展了工作。在城市節能工作層面,上海市走在了前列。
《科學時報》:如何推進我國節能產業的發展?
李軍洋:首先,要加大促進節能科技成果和先進管理手段產業化的力度,為用能單位搭建平臺、掃除障礙,大力推廣較為成熟、適用面較廣的節能新產品、新工藝和管理新模式。
其次,加強推進節能機制,特別是廣泛宣傳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提升為企業、機關等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一條龍”服務的能力。
第三,盡快解決節能服務公司目前普遍存在的難題,即節能測量和驗證的不統一。加快建立第三方節能測量和認證機構,形成獨立的評估認定體系,對于引導和規范節能市場十分關鍵。
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的節能工作,當前要加強引導和促進節能機制面向市場的過渡和轉變,一方面要推進政府層面的節能能力建設;一方面盡快形成良好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場運行環境,包括加強政策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多角度支持節能產業服務機構,即合同能源管理服務公司的綜合能力建設,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