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發電項目222個,上網電量84.44億千瓦時,補貼金額約20億元;公共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60個,補貼金額約1700萬元;接網工程133個,補貼金額約5700萬元。對納入補貼范圍內的秸稈直燃發電項目按上網電量給予臨時電價補貼,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1元,補貼項目35個,補貼金額約1.4億元。
因此,由于目前政府強有力的推動,風能和太陽能在中國發展十分迅猛。2008年年底以來,整體“新能源”板塊在流動性推動及政策刺激的雙重作用下發生大幅上漲,相對底部漲幅達129%,資本在這一領域的投資活躍,也是看到了“新能源”終將改變現有能源供給狀態的長遠未來。
地方積極 又一個“掘金場”
新能源發展的迅速來源于對未來前景的看好, 2008年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上“新能源”概念股受到追捧,各地也一時興起了一批新能源產業基地、光伏產業園區、風電設備制造商等等。而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也印證了這一點,風能發電和生物燃料項目是最活躍的投資項目,中國已躍居成為世界第二大風能市場。
據了解,中國目前有近20個省份都在申請或已建立新能源產業基地,其中大多數打出太陽能和風能牌。進入6月,各地關于新能源基地的建設更是進入“井噴期”:
6月10日,北京新能源產業基地在延慶經濟開發區揭牌;
6月22日,江蘇響水縣委副書記、沿海經濟區工委書記楊毅堅與美國新能源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吳安琦博士簽訂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項目協議書;
6月24日,杭州市市長蔡奇高調宣布,要把杭州建成國內領先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和低碳城市;
同一天,我國唯一的“國家火炬計劃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基地”和太陽能綜合應用示范城市,也是中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設備生產基地——保定,對包括美聯社、路透社等32家外國媒體的50名記者宣布:保定已擁有光伏發電及應用設備制造、風電設備制造等新能源相關企業170多家。2008年,保定·中國電谷的硅片、電池及組件產量282兆瓦,占全國總量的15.7%,居世界第六;風電葉片產量274萬千瓦,占國內市場的40%,居全國第一;
6月25日,甘肅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馮健身對媒體說,力爭用20年時間把甘肅打造成全國重點的新能源建設基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