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引進技術和裝備很寬容,對自主技術和裝備要求很高,企業負責人往往難以承擔其中的風險。我國沒有激勵政策的支持,激勵政策能夠形成一定市場環境,會對自主創新的技術研發和技術示范進行引導和推動。
《科學時報》:在目前的中國市場和政策條件下,IGCC和聯產如何得到成長和發展,在體制上有何障礙?國家制定了哪些相關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動IGCC技術的發展?
肖云漢:煤炭資源的高效、環境友好利用,不僅要重視生產,而且要重視利用。讓IGCC和聯產系統跨越行業界限,實現資源整體利用最優。
由于煤炭能源利用系統,特別是IGCC和聯產系統,投資巨大,生命周期長,升級換代不易,因而確保近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相容變得尤為重要。由于國家沒有統一、權威的能源協調管理部門,多部門涉及能源工作,時常缺乏配合和銜接,因此可能影響局部、行業、部門的利益和壟斷,影響各自對IGCC和聯產的認知和客觀判斷,更難主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煤炭利用價值觀改變的挑戰。
清潔煤能源技術研發投資大、周期長、系統性工程化強,但市場大而穩定。我國戰略上需要堅持自主創新,建立研發、中試、裝備、工程示范、工程應用、學習提升一體化創新價值鏈,創出符合我國自身需求的潔凈煤利用道路。
目前我國新一代關鍵核心技術依靠進口,難以建立經濟上可承受的清潔煤能源系統,也難以形成下一輪技術升級的基礎,且我國尚缺乏創新價值鏈的體制保障,缺乏長期堅持創新的環境。
我國政府制定了一些發展IGCC和聯產的宏觀政策。諸如,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將“煤的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液化及多聯產”列為優先發展主題,“重點研究開發重型燃氣輪機、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等高效發電技術與裝備,大力開發煤液化以及煤氣化、煤化工等轉化技術,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產系統技術”。
在2007年6月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指出,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在能源開發和轉換重點領域的主要措施是加大先進適用技術開發和推廣力度。其中煤的清潔高效技術開發和利用方面,需要重點研究開發方向之一就是IGCC。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8年10月29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在減緩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部分指出,中國還將進一步推進煤炭清潔利用,發展大型聯合循環機組和多聯產等高效、潔凈發電技術,研究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技術。
然而,對于超潔凈、高效煤電技術,例如“863”計劃支持的IGCC和聯產示范工程,沒有明確的優惠政策,只是在煤電建設政策中提到:優先安排采用國產化設備的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
《科學時報》:IGCC技術產業化發展的前景如何?政府應該如何制定一定的政策和保障措施才能培育產業?
肖云漢:IGCC技術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國家“十一五”期間“863”計劃支持的3個IGCC(1320兆瓦)和2個聯產示范工程的總投入將達到200億元。另外,擬建設的IGCC電廠容量達到2500兆瓦,總投資達到近200億元。根據已經完成的中國發展IGCC聯產的路線圖的研究表明,到2020年中國IGCC的裝機將達到20~100吉瓦。IGCC投資成本按8000元/千瓦計算,屆時將擁有約1300億至7700億元的市場值。
國際能源署(IEA)《能源技術展望2008》報告指出,要使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恢復到2005年水平,到2030年全球IGCC裝機容量需達1億千瓦,到2050年需達5.5億千瓦,屆時可實現二氧化碳年減排6.6億噸,而到2050年,化石燃料電廠采用CCS技術的比例將達16%,每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29億噸,IGCC+CCS是二氧化碳近零排放化石燃料發電的重要技術選擇。
建議政府對新建IGCC聯產項目在審批、建設和運行過程中給予必要的國家政策支持。
一是建議政府制定持續和穩定的政策支持建設系統級的IGCC、聯產和CCS工程化科技基礎設施,加速關鍵技術和裝備的自主研發;政策保障自主研發關鍵技術在示范工程中得以應用;支持建設國家級IGCC聯產示范工業園及項目,培育新興清潔煤能源產業。
二是給予IGCC和聯產示范項目必需的煤炭資源保障。
三是對IGCC示范工程立項進行快速審批。
四是對IGCC和聯產示范項目注入一定比例的項目資本金。
五是將IGCC和聯產示范項目納入國家基本建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資金專項資金范圍,按照文件規定,對項目建設給予5~10年貼息扶持。同時,為確保項目建設資金需要,請求國家給予國債資金、國債地方轉貸資金、技術創新資金等專項資金支持,幫助企業利用政策性銀行為企業發行債券、取得低息項目貸款、技援貸款等優惠貸款,為項目的資金籌措提供便利和幫助。
六是稅收優惠政策:減免所得稅和增值稅;對大型設備采購可抵稅。
最后,市場準入和產品價格政策。如果按普通燃煤電站上網電價計算,而不考慮IGCC和聯產項目的環保效益,將直接影響該項目的經濟效益。建議制定上網電價的優惠政策,同時提高機組設備運行小時,在上網時間方面制定對IGCC電站的優惠政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