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政府強制推進節能業發展
事實上,國家不斷強化節能減排領域推進的意圖十分明顯。2007年,國務院印發的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曾明確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并通過建立節能減排工作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將節能減排指標完成情況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政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除此之外,政府還對高能耗、高排放企業規定了硬性的減排目標,并同時主動進行采購。如之前發布的《財政部、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的通知》所涉及的產品及企業就頗為廣泛,從電視機、計算機到打印機、顯示器;再從空調機、電熱水器、便器、水嘴到雙端熒光燈、自鎮流熒光燈等產品都被確定為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而該份強制采購產品清單包含了292家企業的10239個產品型號/系列。
即便如此,目前的市場狀態還不能讓業界滿意。而為了保GDP、保增長地方政府上馬大項目不說,對于新技術推廣的態度也比較保守。
8月3日,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中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不降反升。作為“十一五”規劃的重要約束性指標,中國單位GDP能耗5年要下降20%左右。這意味著,今年下半年短短6個月要完成6%以上的降耗任務,而去年全年也才下降了3.61%。
面對這樣的大趨勢,一些并不曾涉足節能領域的企業卻開始加速布局環保企業。以電力系統自動化、信息化為主業的東方電子(000682,股吧)公告宣布出資3250萬元,與北京誠信天宏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北京東方天宏節能環保有限公司。而在此之前,照明業的龍頭企業佛山照明(000541,股吧)也宣布投資節能產業。該公司上周與美國Bridgelux(普瑞)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就LED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欲形成新能源、節能產業“雙輪驅動”的產業布局。
專家分析,提前布局可謂搶占先機。早做準備,等市場變得順暢的時候,就能以更先進的技術理念以及經驗立足。而一位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現在是明知道大蛋糕擺在這兒,卻只能隔著玻璃干看,說的夸張點兒,現在的市場開發也遠沒有打開”。
產業做強尚需政府市場合力
雖然從目前來看,政府需要加大力度來矯正人們對節能行業的觀念,但從長遠來看,國家更想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使小企業做強做大,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優勝劣汰和產業優化。蔣蕓介紹說,民企目前的狀況是太小而不是太少。
而從大背景上來看,我國做出了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諾。雖然現在已經大體完成了20%的目標,看起來進展喜人。但是朱海卻表示,真正的硬仗是剩下的這20%-25%。前期,中國通過淘汰落后小產能很快就完成了目標,但是之后的目標就不能通過這種簡單的方式達成了。只有通過更多更好的技術來提供助力才能達成。
“未來5年內樓宇和用戶端板塊可以帶來最快的收益,預計二氧化碳的減少量中將有50%來自于這兩類投入。”施耐德方面認為。
民營企業也準備在這些領域打算大展拳腳。“我們在樓宇能效控制方面經驗豐富,而通過程序管理、管網、末端的節能甚至可以達到65%的水平。”黃琨告訴記者,很多民企之前是給外資做外包,或者是從央企出來的人單干,所以在技術和理念上并不輸于外資或央企。
企業如何在未來市場脫穎而出?黃琨認為,“民企要多條腿走路,比如我們以前是做設備的,出口產品占公司40%的比重,而銷售占了另外的40%,剩下的則是提供節能服務。目前公司也不斷布局境外市場,包括山東、東北、新疆、河北等地來擴大自己的影響”。盡管目前的節能市場夠大不夠熱,企業還是要通過提升技術、提升管理來占得先機。
對于未來節能產業的發展,諸多業內人士明確表示,政府還應該加大強制力度。蔣蕓認為,引導是一方面,還需要加強控制和管理。政府可以通過賞罰分明的政策,提高企業的積極性。對于做了節能減排的企業要按標準補貼,對于沒有做的就應該適當懲罰。同時,社會的認知也很重要,因為節能減排不僅是塑造形象的工程,還應該認識到,從一個節能減排服務的全生命周期來看,帶來的長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
對于強制性的減排目標,甚至有專家建議,“大型高耗能產業目前都有限制,但是私企卻還沒有。所以未來民營企業應該有'民營目標’,甚至個人應該有個人目標”。雖然這種觀點看起來有些激烈,但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呼吁社會各界投入節能產業,這其中就包括民資、國資、外資甚至是個人。
曾有學者表示,節能環保產業應該列為繼“知識產業”之后的“第五產業”。而未來,節能環保能否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或許還將更多依賴于強制性手段的介入和社會理念上的根本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