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述外國公司相比,我國LED專利申請明顯處于劣勢。據高工LED產業研究所調查,截至2008 年底,中國的LED相關專利申請共2.6071萬件,其中處于產業中游和下游的封裝與應用方面的專利接近50%。盡管我國在電極、微結構、反射層、襯底剝離/健合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大多屬于外圍專利,發明專利只占60%,且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和向國外申請的專利不多。
據了解,我國LED行業除了核心技術競爭力不強之外,產學研結合比較松散也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我國的LED專利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例如,在外延領域,專利擁有量排前三名的分別是中科院半導體所、中科院物理所和北京工業大學;在芯片領域,排前三位的分別是中科院半導體所、北京工業大學和北京大學。與科研院校相比,國內企業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較多。
缺乏核心專利、產學研合作松散,已成為懸在中國企業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之而來的是企業隨時面臨的專利侵權風險。
“2008年2月,一名美國老婦以專利侵權為由,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日立、三星、東芝等34家企業進行337調查,其中包括廣州鴻利光電子有限公司、深圳洲磊電子有限公司等6家中國企業。這一案件為我國LED產業敲響了警鐘。”一位業內專家介紹,隨著LED市場的進一步擴大,中國企業面臨的專利風險將越來越高。
對策 加強自主研發,重視專利的重要作用
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賽事活動對LED照明的集中展示讓人們對其有了全新的認識,有力推動了中國LED產業的發展。但對國內企業而言,加強自主研發、壯大規模、提高產品質量與技術水平是現階段的首要任務。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中心專利開發和授權許可部部長王華鈞表示:“面對國外公司的‘虎視眈眈’,國內企業更應苦練‘內功’,加大自主創新力度,重點研發能夠被市場廣泛接受和認可的新技術,并以此為基礎,與國外公司展開許可、合作。”
另外,“可以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加強模仿創新,通過對競爭對手的核心專利進行改進,提高其技術效果,申請改進型專利,這是規避專利侵權風險的一條有效途徑。”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毛金生指出。
對此,北京市立方律師事務所律師謝冠斌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認為,企業要學會合法利用先進技術,跟蹤即將到期的專利,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反壟斷許可、交叉許可、授權生產,還可以到專利未覆蓋的國家開拓市場。
對于國內企業面臨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糾紛,尤其是涉外專利訴訟,王華鈞建議:“企業在接到跨國公司的專利侵權訴訟時,選擇積極應訴才是上策,要學會巧妙運用各國不同的專利制度和法律訴訟程序。”他進一步解釋說,以美國為例,利用美國民事訴訟中的證據交換程序,國內企業可以要求原告提供與涉案專利有關的所有技術資料,包括技術秘密。
此外,加強企業與研究機構的產學研合作也是促進我國LED產業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毛金生表示,國內有些研究機構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而有些企業則具有較強的加工制造能力,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要強化合作意識,促進科研機構的創新成果向企業轉移,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 “龍頭”企業。
據了解到,盡管我國LED產業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情況目前已有逐漸好轉的趨勢,而且,我國在襯底、外延、封裝以及芯片的部分領域內的優勢是不容忽視的,一些科研院所擁有的專利技術世界領先,已經具備了與跨國公司抗衡的能力和實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產業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飛表示,我國LED企業的觀念在逐漸轉變,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了戰略性部署,逐漸重視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前期積累,學習運用科學技術武裝自己,運用專利開拓國內外市場,把一個個“陷阱”變成了良好的市場前景,“有了好的試驗田和突破方向,企業應該多總結經驗教訓,這樣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