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國新能源產業有相似之處,歐洲重在提高“綠色技術”和其他高技術至全球領先水平。去年年底,法國就宣布建立200億歐元的“戰略投資基金”,主要用于對能源、汽車、航空和防務等戰略企業的投資與入股。歐盟在今年3月決定,在2013年之前將投資1050億歐元用于“綠色經濟”的發展。荷蘭的經濟刺激方案中也包含對可持續能源行業的投資和支持。歐洲議會將歐盟2009年的預算向科研與創新等方面傾斜,預算增長10%以上。
日本則看中了商業航天市場、信息技術應用、新型汽車、低碳產業、醫療與護理、新能源(太陽能)等新興行業。2009年3月,日本出臺了為期3年的信息技術發展計劃,側重于促進IT技術在醫療、行政等領域的應用;2009年4月為配合第四次經濟刺激計劃推出了新增長策略,發展方向為環保型汽車、電力汽車、低碳排放、醫療與護理、文化旅游業、太陽能發電等。
金融危機是以暴力方式對阻礙經濟發展方向的市場缺陷和政策失誤進行清算,而經濟發展的方向在危機之后將更加堅定而明晰。因此,很多經濟學家將金融危機比喻為經濟結構轉型的“催化劑”,在這個過程中,誰利用好了危機,誰就將獲得更快的發展速度和更強的競爭優勢。危機之后的結構調整、產業發展與技術革命的出現是全球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的前奏,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將改寫未來的國家力量比較并決定全球經濟格局。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