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
盡管全球光伏市場將高速發展得到業內普遍認同,但在不少行業人士看來,中國政府針對光伏應用的扶持力度還很不夠。
石定寰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說,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態勢很好,國家也應就此對光伏提出更高的期望值。未來,中國的光伏產業將在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此也應設定更高的發展目標。
“由于光伏制造大部分都在中國,我們本身也有條件實現這樣的目標。對企業來說,應當努力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以使得政府能夠更承受得起針對光伏的補貼。而政府也應提出更有力度的政策,來啟動國內光伏內需市場。”石定寰說。
在他看來,所謂“更有力度的政策”說到底就是電價問題,“其實法律都已經有了,可再生能源法中對可再生能源如何上網都有了明確規定,只剩下落實的問題。要依法行事,要不打折扣地貫徹法律。”
“目前,國內還有人認為光伏成本太高,但其實光伏發電成本已降得很快。”石定寰說,“我們要鼓勵企業更大膽地研發,防止賺了錢就走人,而這都需要政府制定長期、持續的政策以給企業信心。企業只有看到投資光伏產業確實前景有保證,才會放心大膽地搞研發。政府不能把責任都推給企業,企業也不能完全依賴政府政策。”
他告訴本報記者,盡管國內光伏項目有不少,但各方其實都在觀望,如果有政策就會繼續推進,否則就不會輕易進入。畢竟,企業不會賠錢來做項目。
“只要政策落實,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將會非常快。”石定寰認為,目前風電已連續多年翻番增長,而光伏無論從安裝的簡易程度及可鋪設的地域范圍,都比風電更有利,發展潛力也理應更大。
他最后表示,希望政策制定者能順應民意和潮流,盡快落實可再生能源法,并拿出具體的扶持政策。
“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則在此次光伏大會上連說了數個“Quality”(質量)。在他看來,不少中國光伏企業生產的產品都存在轉化率不達標以及電路設計不夠規范兩大問題。他建議,中國光伏企業如果要想更具國際競爭力,只有掌握核心技術,并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
歐洲爆發的債務危機會否令光伏產業遭受池魚之殃?中國光伏應用的前景如何?政府又該如何扶持這個方興未艾的新興產業?多位業內權威人士表示,光伏產業不會因歐洲債務危機而陷入困境,但中國政府應當推出更有力的光伏扶持政策,以進一步開啟中國光伏應用市場。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