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迅游公司已經在北京、上海設立辦事處,而海外市場也擴展順利,“每天有數千個海外玩家登錄下載,我查了一下,目前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
只在國內上市
想做成都IT標桿企業
再過一段時間,“迅游”就將脫離“孵化”階段,進入高端企業才有實力進入的天府軟件園,“我們70多人將享受2500平方米的辦公樓,兩層,還有600平方米的空中花園。”
說到上市融資,袁旭表示還沒有確定的時間表,但如果上市,一定選擇在國內,“因為中國是網絡游戲的最大市場。”
袁旭的最大理想,是讓全世界所有的網游用戶桌面上都有一個迅游的網游加速器,“成都的IT巨頭都是外來的,我希望迅游未來成為成都的IT標桿企業。就像廣州有網易、上海有盛大、杭州有阿里巴巴,北京有百度一樣。”
網游少年神奇長大
人生:奇跡連連
袁旭———來自四川雅安,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電腦,初中通過網絡開始第一次創業,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高中畢業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大計算機系,但一年后袁旭選擇休學,創建了自己的公司。
“第一桶金”初中生賺到20萬元
戴著黑框眼鏡,袁旭與在網吧里玩游戲的“80后”少年無異。然而,袁旭遞出的名片卻清晰顯示出他的總裁身份。“我很少跟人提及我的真實年齡,因為我從小的創業伙伴都比我大很多,我認為自己心理年齡非常成熟。”
袁旭的父親是普通的銀行職員,母親是教師。“我可能是中國第一批接觸電腦和網絡的人。”小學三年級時,袁旭父親單位的庫房里有一臺其他公司抵賬用的386,“那時候的計算機非常貴,也很少有人會用。”因為沒有人會用它做賬,因此這臺計算機被擱置在了庫房。10歲的小袁旭不知不覺對這臺計算機著了魔,在某個暑假,他背著父親把386搬回了家,整整一個暑假,他都沉迷在DOS人機對話之中不能自拔。
此后的袁旭就一直纏著父親給自己買一臺電腦,而父親開出的條件是“考上四川雅安最好的中學”。
小學畢業考試,袁旭如愿以償,初中一年級,父母終于給他買了一臺電腦。那時候“互聯”是新興事物,剛成為初中生的袁旭又開始嘗試“上網”。
“那時候雅安還沒有網絡,沒有169,為了上網,我不得不撥山東長途上網。”袁旭回憶說。短短一個月,袁旭花掉了上網費2000多元。這是一筆不小的家庭開銷。父母勃然大怒,并開始限制袁旭上網。
然而互聯網的虛擬世界對他來說充滿了無限吸引力,為了能上網,袁旭幾乎所有課余時間都泡在網吧,替網吧老板做技術員,以換取免費的網絡時間。
當時還沒有網游,最吸引袁旭的是一種叫做“網絡泥巴”的文字mud,這是互聯網網游的前身,通過文字描述場景來進行互動游戲。高級玩家可以通過簡單編程來體驗競爭的樂趣。
1998年,14歲的網民袁旭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創業”———建立自己的個人網頁“四川網盟”。雖然當時上網的人非常少,但“四川網盟”最多時聚集了100多人,成為當地的熱點網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