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政府“腰桿”并不粗壯的背景下,政府投入是有限的。如2008年,德州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約47億元。近10年來,德州市每年投入1億元以上推動太陽能產業發展,已屬不易。
這些情況都大大限制了德州的造城計劃。因而,盡管德州從2005年初提出并實施“中國太陽城”戰略,到現階段,該市的太陽能城市應用仍停留在屋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路燈、照明燈、信號燈等相對簡單的太陽能建筑應用。
財政不足,德州市亦動員皇明太陽能集團等大企業拼搶造城契機。如皇明集團投資了節能小區蔚來城,被列入國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
對此,學者們試圖為地方執政者們擴展思路。
“至于如何引進資金,德州可以建立產業發展基金,可以是爭取國家級產業基地,可以是建設產業公共研發平臺,還可以包括在城市空間內專辟產業技術示范試驗區域等。”孟立慧建議。
逐鹿“太陽城”
要做中國“太陽城”,德州也有若干對手。據悉,目前,提出“太陽城”口號以及要明確行動的城市就有敦煌、保定和昆明。四個城市的造城計劃各有側重。
如敦煌市主要應用光電技術,集中建設大規模光電并網系統,昆明市主要應用低溫光熱技術,推廣太陽能熱水器。
保定市則選擇了綜合利用多種太陽能技術,如保定市正在建設首個“國家太陽能綜合應用科技示范城”,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和太陽能發電同時展開,以在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基本實現太陽能的綜合利用。
此外,據孟立慧介紹,當今世界各地已建和在建的太陽城達數十個,其中美國有25個,澳大利亞有7個,新西蘭有1個。這些城市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充分挖掘本地的太陽能,以及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設各種利用設施,為城市生產、生活供能,同時利用高科技厲行建筑節能。
“從嚴格意義上講,目前全球尚沒有一個完全建成的太陽城,多以太陽能電池板在城市空間中的照明、供能等應用為主,少數同時建有一定量太陽能熱水系統,還有一些城市僅僅因產業得名”,孟立慧說。
盡管如此,但在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看來,德州的“太陽城”計劃是一張觸手可及的畫面。
他建言,政府首先要制定自己的新能源實施計劃,分步實施。其次,要與太陽能品牌廠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如節能建筑咨詢、設計、施工,建立太陽能熱發電基地。
此外,還要對未來綠色城市進行規劃,“比如能源方面,太陽能熱發電、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多種可再生能源實現綜合應用。”黃鳴稱。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