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果能將我國巨量的低劣生物質全部轉化為生物燃氣,同時產生的沼渣、沼液可用作優質農家肥,實現生態農業的良性化發展,在產生可觀的綠色能源的同時,還可產生顯著的環境效益、生態效益,可謂一舉多得。
請您談談我國生物基材料產業的現狀?如何加快我國生物基材料產業的發展?
歐陽平凱:生物基材料是指利用生物質為原料,通過生物、化學或物理等手段結合制造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由于生物基材料的原料是植物固定CO2產生的生物質,發展生物基材料能很大程度地降低高分子材料生產對石油等化石類資源的依賴,減少CO2的排放。
從理論上講,以生物質為原料,通過生物或化學轉化加工各種平臺化合物,進而合成生物基材料可完全替代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統計,2008年我國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產量約為5600萬噸,若采用生物基材料替代,能夠減少石油資源消耗約2億噸,減少CO2排放約1.76億噸。目前,生物基材料發展最快的領域是生物基塑料,有預測顯示,到2020年全球僅生物基塑料的市場規模將可達到100億美元。
我國生物基材料產業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尚存在諸多問題,如技術創新和技術積累不夠,企業介入的積極性不高等。應加大我國生物材料產業的原創技術開發,開展知識產權競爭,鼓勵大型國有企業介入,同時進行資金和政策扶持,以快速推動我國生物基材料產業的發展,搶占生物基材料產業的制高點。
您一直在強調我國化學工業的技術革新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實現化學工業的綠色制造?
歐陽平凱:化學工業是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我國化學工業年消費能源3.75億噸標準煤,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5.2%。它每年排放的工業廢水達60億噸,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20%。因此,化學工業的綠色制造對我國已刻不容緩。
微生物可看做一個微型化工廠,能夠高效進行各種化學過程。微生物的生命代謝活動大多發生在比較溫和的環境下,因而非常適合進行綠色化學轉化過程。以微生物為催化劑的生物制造過程已在部分化學工業過程、特別是精細化工過程的技術革新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5%的化工產品涉及生物制造,據OECD估計這一比例到2030年將可能達到35%。
隨著我國環境污染日益加劇,將迫使我國化學工業不得不面臨技術革新。有鑒于此,我國應借助生物制造技術大力開展化學工業革新,一方面提升我國化學工業的制造水平,提升企業的技術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開發基于生物制造技術的綠色化工過程,極大地實現化學工業的節能減排。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