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國家標準亟待出臺
現在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市場處于世界級領先技術和粗糙的組裝技術并存,高品質產品和低檔偽劣產品并存時期。
據了解,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的年生產量是歐洲的2倍,北美的4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國和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并仍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遞增。據不完全統計,在近6000家太陽能熱水器企業中,真正有自主研發和大規模化生產能力的企業數量并不多,多為一些地方小品牌和雜牌企業,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連基本的售后服務都無法保證。因此,盡快出臺太陽能熱水器的行業生產標準成為業內企業的一致呼聲。
此前,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曾炮轟太陽能熱水器產品標準缺乏,下鄉后將貽害消費者和全行業。為此,黃鳴也上書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建議“太陽能熱水下器下鄉”暫緩,但并未獲得認可。
由于準入門檻低,產業基礎薄弱,全國6000多家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廠家,在沒有規則,沒有裁判,沒有獎罰,沒有退出機制的競技場上,展開了一場生死存亡的較量。黃鳴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廠家不顧長遠、不顧信譽、不顧品牌、不顧行業,選用價廉質低的原料,采取作坊式的工藝,粗制濫造,組裝貼牌,以次充好,消費者的保障無從談起。”
面對企業呼聲和行業龍頭的質疑,不禁要拷問現行的國家標準到底是一種什么狀況?
在查閱了相關資料后記者了解到,國家已出臺的相關太陽能熱水器的產品質量國家標準,并未強制要求所有上市銷售的太陽能熱水器單獨檢測后才能上市,只要企業按照國家標準來生產,自主承諾保障產品質量就可以進行銷售。
另一方面,還存在基礎零部件及安裝標準的缺失問題。如國家標準對室外管路和管路配件都沒有做出相關規定,易導致保溫層脫落,冬季管路被凍壞,配件出現腐蝕、生銹,從而影響使用等情況。
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許可證制度”仍是一片空白,目前的國家標準僅是一個推薦性標準,不僅不具有強制性,而且標準低、不完善。
不過早前全國太陽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賈鐵鷹向媒體透露:“太陽能熱水器的能效標準計劃于2010年6月制定完成,2011年全面執行。”這一標準將作為國家級的強制性標準在行業實施,屆時將對市場銷售和企業競爭起到積極的引導和規范作用。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對87家太陽能企業的產品檢測數據進行分析,為接下來制定太陽能熱水器能效標準提供技術支持。
另外,賈鐵鷹表示,這項標準是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第一個強制性國家標準,一經發布實施,凡是進入家用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企業都要執行這個標準,因此標準的制定應科學合理,廣泛聽取多方的意見。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標準化研究所所長李愛仙也指出,能效標準是我國節能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最低等級以下即能效比較低的產品約15%~20%面臨被淘汰,有助于達到規范和凈化市場的作用。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朱俊生提出,這項標準必須是經過試驗和研究后制定出的標準,能效限定值的確立也要在先進企業產品和落后企業產品之間取一個均值。
不過,對于這項標準,很多行業人士卻不像專家那么樂觀,認為這只是一個初步的計劃,具體到何時完成還是一個未知數。不成熟的發展基礎,不完善的基礎條件,使得推動產品能效標準困難重重。即使未來按時制定出行業標準,由于中國市場的復雜性,是否按時實施又不得而知,最終 “難產”情況很有可能發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