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游戲規則?據了解,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已要求10萬家供應商必須完成碳足跡驗證,貼上不同顏色的碳標簽。這意味著,大量原材料企業、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必須進行碳足跡驗證,承擔減排責任,否則將拿不到跨國公司的訂單。
由此可見,“低碳”或將成為新的行業標準,凡在此領域低于標準者,只能出局。反之,則成為未來經濟的領跑者。
與其要錢,不如借錢
碳交易是真金白銀地掏錢。有時候,靠大企業或發達國家的“道德優越感”來兌現碳積分很難實現。
那么,一些有意發展可再生能源或者提高能效,卻沒有能力進行碳交易的企業或政府,應該怎么辦?
在現階段,與其跟別人要錢,不如跟銀行借。與會者指出,這給正在興起的綠色金融提供了舞臺。
去年底,法國開發署和中國財政部正式簽署了關于中法綠色中間信貸項目二期的意向備忘錄。該項目主要支持中國全國范圍內的可再生能源及提高能效項目。這些項目的放貸將通過華夏銀行、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來實現。
事實上,從2004年到2008年,該項目的一期已有5.54億歐元投向了中國。一直負責該項目的法國開發署項目官員鄒萍在會上回憶說,2005年,他們找到中國境內的8家商業銀行商討該項目,沒有一家銀行能把“低碳”和“信貸”聯系起來,根本沒有概念。兩年后,這些銀行搶著要跟他們合作。
“這意味著,配合國家對工業結構調整的預期,銀行業的產業信貸結構也在加快調整。”鄒萍說。截至目前,中法綠色中間信貸項目已在國內支持了17個400萬元以下的項目,這些項目的年碳減排量高達112.5萬噸。
通過像法國開發署這樣的外資機構的實踐和支持,越來越多的銀行投入到了“綠色金融”這個潮流中來。銀行開始感興趣了,就代表著有意愿發展“低碳”的企業和政府不需要再擔心資金的來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