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電商會光伏產品分會負責人孫廣彬近日表示,由于經濟形勢好轉和國際光伏市場的恢復啟動,今年我國光伏行業的出口情況將好于去年。數據顯示,2009年盡管有經濟危機的沖擊,我國光伏行業的出口同比增速接近150%。
盡管市場近期恢復發展,但一直醞釀的國內光伏并網電價政策卻遲遲未能出臺,今年新一輪光伏并網項目特許權招標將舉行,然而,不少企業已經迫不及待,呼吁先在符合條件的省份實行光伏并網試點。
難握產品定價權
種種跡象顯示,光伏產品出口儼然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之一。2009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出口154.4億美元,同比增長147.75%,其中出口至歐洲市場的額度約為87.9萬美元,同比增長489%。但出口平均價格呈現下降趨勢,直到2010年1月份有所好轉。
孫廣彬表示,雖然我國的光伏產品出口增長迅猛,但有60%都屬于加工貿易,這意味著,國內企業并不擁有對電池板等成品的定價權。
不少國內光伏生產商從國外進口高純度的多晶硅料,加工制作成電池組件再銷售給國外企業。因此,電池組件的價格很大程度取決于多晶硅價格。前兩年國際多晶硅價格大跌主要是國際廠商之間的競爭和供大于求的國際市場形勢決定的。分析人士認為,一旦國際多晶硅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國內電池組件的出口價格也必然受到沖擊。
盡管如此,孫廣斌表示,未來我國還是有望獲得光伏電池的定價權,主要的優勢就在于我國的制造成本可能是全世界最低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