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2日,中國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帶領中國氣候談判代表團在布魯塞爾與歐盟氣候變化行動委員康妮·赫澤高等政要會面,協調中歐雙方在今年國際氣候談判中的立場。兩周多后,4月9日,2010年全球氣候談判的大幕將在德國波恩拉開。
22日下午,中國氣候變化首席談判代表蘇偉對本報記者表示,美國是今年底墨西哥坎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成敗的關鍵。為此,中方希望歐盟能夠無條件地提高其2020年減排標準,以推動美國作出更多減排努力。
歐盟此前一直承諾,其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20%。歐盟也同時表示一旦國際氣候談判取得有效進展,歐盟愿意視各國減排行動,將自己2020年的減排標準提高到30%。
然而,蘇偉22日認為,“減排30%的目標是歐盟能夠做到的”,歐盟應該在美國采取進一步減排措施前,主動承諾減排30%的目標。他說,“這樣可以促使美國提出更加雄心勃勃的減排計劃”。
蘇偉進而表示:“如果歐盟仍然希望(在國際氣候談判中)保持領導地位,就要抓緊時間做出(減排30%的)政治決斷”。
值得注意的是,中歐當天還就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三可(即可報告、可檢測、可核實)”原則在國家減排行動中的運用展開了磋商。
蘇偉強調,美國的減排行動應該依循“三可”原則。
美國在“三可”原則問題上,一直持雙重標準。美國2009年6月提交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的案文顯示,美國要求所有國家的減排行動均遵循“三可原則”,而美國自己的減排僅需接受國內法的約束。
去年底達成的《哥本哈根協議》雖然沒有法律效率,但卻也規定,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減排必須接受“三可原則”的約束。
美國目前還沒有就此問題明確表態。一位熟悉國際氣候談判的聯合國官員認為,4月的波恩談判可能會正式討論該問題。
不過,在“三可原則”上,歐盟和中國的立場不盡相同。在敦促美國遵循該原則的同時,歐盟也希望中國接受該原則。
蘇偉告訴本報記者,康妮·赫澤高在22日與中國代表團的會面中也提出了這一問題。但是,蘇偉表示,2007年的《巴厘島路線圖》已經對該問題做了明確規定:發展中國家自愿減排不受“三可”原則約束。
蘇偉22日多次向媒體強調,國際氣候談判應遵循《京都議定書》和UNFCCC雙軌制原則,區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目前西方社會傳出了一些將《哥本哈根協議》作為基礎,推行單軌制談判的聲音。
“這是一個錯誤的戰略。我們這次與歐盟進行磋商,也就這些大的戰略性問題進行了討論”,蘇偉稱。同時,他還透露,中國代表團可能還將訪問非洲聯盟,推進雙軌制下的國際談判。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