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中國西部廣袤的沙漠戈壁上,劃出幾萬平方公里集中建設太陽能并網發電站,還會不會出現多晶硅產能過剩,全國四百多個城市哄搶‘低碳’名片的‘發燒’情形?”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一再表示,“相比于那些更認真的消遣,比如讓西部沙漠變成中國人的集體公墓和垃圾填埋場,利用不毛之地建設太陽能光谷不僅更靠譜,而且已經相當迫切。”
黃鳴向記者細細地算了一筆賬,“如果沙漠太陽能電站按每年運行2800小時來計算,1.5%荒漠面積可以滿足2020年全國的電力需求。”
“只有敢想,才能敢為,沙漠光谷的構想,一樣需要勇氣和謀略。”在黃鳴的眼中,我國的光伏發電技術,已經開始起跑。為此,黃鳴提出了四條建議:一、將“沙漠光谷計劃”寫入“十二五”規劃,從國家層面確定其在新能源產業中的重要地位;二、鑒于沙漠太陽能電站投入巨大,建議政府出臺相應的稅收優惠和政策補貼,關鍵是迅速出臺上網電價補貼;三、為了保證沙漠光谷中市場元素的多元發展,建議對國企、民企平等看待,一視同仁,避免出現傳統能源領域的壟斷之弊;四、電力部門盡快做好電網接納新能源電力的籌備工作,克服遠距離輸電難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