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紀生俊靠自己的實力與吃苦精神將羊絨產業逐步發展壯大,最終推出了屬于自己的品牌。他的成功,為寧夏的經濟發展添寫了濃重的一筆。
2007年,對于寧夏宏達羊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紀生俊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就在這一年,他推出了屬于自己的品牌。十六載創業路上,有太多的坎坷和創業的辛酸。他說:“創業是艱辛的,但是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將羊絨產業做大做強”。
艱辛創業
今年59歲的紀生俊,臉上寫滿了歲月的滄桑和歷盡艱辛后的痕跡。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紀生俊很小的時候就感受到來自生活的壓力。年僅25歲,他懷抱著美好的向往,只身一人到外省的一家小小分梳廠作了一個普通的技術工人,但是這段時間里,他始終憧憬著有一天能夠有自己的事業。
1984年,無意之中遇到一個老朋友,朋友向他說起國家出臺了“農民進城經商”的政策。聽到這一消息后不久,紀生俊來到靈武,向當地農業銀行貸款12萬元,建起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新華聯合供銷公司,成立了靈武市第一個搞貿易運輸的公司,他也成為了靈武市第一個創辦公司的農民。
從此,紀生俊做起了羊毛收集、羊毛販運的生意,由于競爭少、利潤可觀,到1991年,這個小小的供銷公司就給紀生俊帶來了四五十萬元的可觀收入。
緊接著,紀生俊利用手里這筆資金,向靈武市政府申請買下了5畝地,建起了靈武市第一家分梳廠。
在當時,技術、設備、人員是工廠里最缺乏的東西,紀生俊沒日沒夜地堅守在分梳廠里,靠自己曾經的技術經驗,刻苦提高自己的業務知識水平,慢慢地學會了怎樣將羊絨從羊毛中抽取出來,提煉出精品羊絨。
1993年,紀生俊又只身一人到了新疆、西藏等地,通過多年的摸索實踐,積累了對羊絨質量鑒別的經驗,這些經驗的累計,也為他以后作羊絨品牌奠定了基礎。分梳廠也開始做高質量的羊毛分梳,并逐步地增加了紡紗廠、針織廠。
1995年對于紀生俊來說,是轉型最關鍵的一年。這一年他在原來老廠的基礎上投資了610萬元建起了靈武市第一個羊絨制品公司,形成以羊絨分梳加工及紡紗、針織為一體的多元化羊絨產品生產廠家,公司下設分梳車間、紡紗車間、針織車間,分梳車間擁有羊絨聯合分梳機6套,分梳單機14套,主要從羊毛中提取精品羊絨,紡成紗線進行交易。
創建品牌
羊絨制品公司成立后,紀生俊產生了將羊絨深加工的想法:羊絨業流傳著一句話,“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在寧夏”,但是寧夏只是在一直作販運羊絨的生意,將自己產出來的羊絨販賣給其他國家,從來沒有想過利用自己的優勢,將羊絨深加工,制成成品、服裝,注冊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這個想法一直在紀生俊的腦海中生根,到了2005年終于可以發芽了。
2005年靈武市政府出臺了一個企業獎勵政策。創本地品牌獎勵5萬元,創全國品牌獎勵50萬元。紀生俊并不是為了這個獎勵資金,而是為了真正創造出第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屬于寧夏的品牌。紀生俊在2006年底注冊了四個商標品牌,“帕雪蘭”作為主打品牌橫空出世了。
“帕雪蘭”這個品牌,來源于《冰山上的來客》這部電影的靈感,紀生俊選擇了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作為“世界屋脊”的帕米爾高原,處處充滿了神秘與誘惑。取單字一個“帕”,象征著這款品牌的羊絨衫會像帕米爾高原一樣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白白的“雪”代表著純潔的羊絨;蘭花作為花卉中最高貴的品種,象征著帕雪蘭羊絨衫的高檔。
清晰、飽滿的紋路,柔軟的手感,便宜的價格,羊絨圈內第一個實行三保信譽保證的帕雪蘭羊絨衫借助貝佳爾銷售網絡打開了國內的市場,于2007年10月登上了西部的羊絨舞臺。
僅去年一年,寧夏宏達羊絨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羊絨衫高達20000萬件。產值高達10500萬元,銷售收入5803萬元,利潤108萬元。“我要將帕雪蘭做成中國名牌,國際品牌,讓它成為高端羊絨制品中的一員”,紀生俊說到這里時豪情滿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