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產業。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容終于得以明確,新能源等六大產業將作為未來重點產業,得到財政、金融、產業政策的全面支持。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袁鋼明表示,“大力發展”是政府支持的最高規格,被列入大力發展范疇的六大產業勢必憑借政策的東風,迎來一輪高速發展的黃金期。
之前,溫總理提出的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有三條重要的科學依據:要有穩定并有發展前景的市場需求;要有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要能帶動一批產業的興起。
以新能源產業為例,不但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構成。此外,風電、核電、光伏發電等行業已經孕育了一大批正在盈利的企業,并帶動了風電設備、多晶硅等行業的興起。業內認為,僅新能源產業,未來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就不低于2009年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
因此,袁鋼明認為,政府報告提到的支持和投入將是全方位的,包括財政專項補貼、減稅、貸款、融資、產業政策等。
博覽財經研究員柏雙認為,在決策層的大力支持下,從技術研發到終端消費市場的轉化來看,五年時間大致能部分完成企業投資的布局以及消費者對新興產業產品的心理認知。
袁鋼明還表示,“積極推進”的力度要弱于“大力發展”,實際上,被列入大力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技術都還不太成熟,產業化之路需要一段更長的路要走。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王賀武介紹說,氫燃料電池車的制造成本在每輛500萬左右,是傳統汽車售價的5倍,即使再過15年,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也難以和傳統汽車拉平。
因此,袁鋼明認為,列入“積極推進”的三大產業,政府的支持將主要體現在科研投入、稅收優惠方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