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朱俊生向《中國能源報》記者指出,太陽能熱利用在很多人印象中都是一個草根行業,技術低級,產品檔次不入流。但他認為,這是社會對這個行業的誤解,事實上,這是一個完全由中國人摸索和推動的行業,已經在短短10多年內走過歐美發達國家50多年的道路。太陽雨太陽能集團董事長徐新建告訴記者:“我們已經完成太陽能制造裝備從手工到半自動化,目前正向全自動化邁進。”據了解,皇明太陽能集團的設備自動化生產線已在2009年完成建造,與此同時,在太陽能空調、太陽能熱發電等代表著行業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領域,皇明都在積極實踐。
事實上,中國太陽能企業實現技術自主創新,促進行業升級換代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歇。山東力諾瑞特太陽能集團早在數年前就開始了將太陽能利用與建筑一體結合的技術研發工作,在前不久舉行的2009年度全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力諾瑞特自主研發的“太陽能集熱器關鍵技術在建筑中的開發與應用”被授予“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得如此殊榮,在整個可再生能源領域尚屬首次。
談及力諾瑞特的創新成就,羅振濤以“行業技術風向標”來形容。他表示,目前國家大力提倡各行業加強自主創新,以力諾瑞特為代表的中國太陽能熱利用企業已經實現了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實實在在的轉變,它代表著整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技術創新面貌,理應引起足夠重視。
期待政策“東風”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能源生態建設處處長李景明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盡管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行業整體還是定位于熱水器開發上,省出來的煤、電都記在了別人的頭上。其實太陽能集熱器可以研發推廣到熱發電、海水淡化等具有戰略性意義的行業領域。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梁志鵬處長也指出,就太陽能熱水器產業來說,企業魚龍混雜,導致行業比較分散,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必須形成幾個行業內的“巨無霸”企業,在政策上予以稅收等方面的鼓勵政策,扶持其做大做強。
對此,徐新建指出,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發展至今,4000多家企業的規模已經讓整個行業出現了低水平重復競爭,“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態,對行業發展尤其是參與國際競爭十分不利。他認為,要避免整個行業重走過去家電行業“一龍生九子”等類似現象再次出現,就必須在政策上讓能夠做大做強的企業盡快壯大。“在此方面,國家稅收支持是一大法寶。希望國家能給予行業重點企業實行返、退稅等優惠政策。企業因此省下的利潤收入可以用來進行科研。”徐新建說。
梁志鵬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太陽能熱利用行業所具有的巨大的節能和減排潛力,為中國節能減排這一國家發展戰略所做出的貢獻,理應獲得更多政策支持。他表示,國家能源局將力推在新疆、甘肅等地實施清潔能源利用示范區,引入太陽能熱利用工程,并吸引國內一些太陽能重點企業參與建設。
在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發展亟待政策“滋補”的當下,這無疑是個積極信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