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1只受傷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經過芮城林政站工作人員10余天的精心護理后放歸自然。在黃河岸邊的圣天湖,不僅盛開的荷花惹人醉,還有上萬只鳥在這里翩躚起舞,引吭高歌,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青山秀水,藍天白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觀在芮城比比皆是,芮城縣委、縣政府通過打造和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縣,已經初步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長相依”。
芮城縣坐落在黃河與中條山之間,自然環境優美,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2007年1月,該縣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 “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后,縣委、縣政府以此為契機,率先在全省提出了用五至十年時間建成國家級生態文明縣的目標,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并掀起了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縣的熱潮。
圍繞生態文明縣建設,全縣確立了“人類始祖、洞賓故里、黃河風情”和“萬里黃河第一游”旅游主題,全力打造中國·芮城黃河游熱線,建設旅游強縣;全面實施了舍利街、洞賓街、人民體育場改造等七大工程,進一步強化了城市功能;全面建設以通道綠化、片林建設、交通沿線荒山造林為主的九大林業重點工程,荒山造林1.6萬余畝,環城造林1000畝,全年植樹526.45萬株。同時,在全省首家把每年的3月29日確定為 “生態日“,喚起全民的生態和環保意識。
“生態文明”建設讓芮城群眾感受到生活環境的變化。2008年全縣空氣質量Ⅱ級以上天數達310天,同比增長68天;全縣林木覆蓋率比上年提高2.95個百分點,6個鄉鎮被評為省級生態文明鄉鎮。許多企業園區如今都是綠草如茵,亞寶藥業工業園還被評定為 “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大多數企業步入循環經濟型軌道,今年上半年全縣二氧化硫削減162噸,化學需氧量削減251噸,均提前完成“十一五”減排任務。
“生態文明”建設還成為芮城招商引資、聚集人氣和經濟發展之寶。今年先后有60余家全國各地旅行社的老總光顧芮城,推出10余條旅游線路。一批大項目相繼落戶芮城,就是企業老板看中了這里的生態環境。如投資51.7億元的大唐運城電廠,總投資6億元、日產4500噸熟料干法水泥生產項目,投資2.6億元的雙膠文化紙項目等,都帶動了芮城經濟的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在金融危機不利因素的情況下,全縣財政收入完成1.71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2.35%。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