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城東街道東康社區,市民展示新型家用節能水龍頭。 顧俊 攝
“低碳生活”、“低碳經濟”、“減碳”……這些倡導人們以節能減排的方式工作和生活的詞匯,已經逐漸為人們所熟知。
近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北京市民表示,平時通過看電視或者報紙,特別是通過去年12月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精神,了解到低碳的相關知識,并愿意通過控制個人的碳排放量,宣傳和體驗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漸獲民眾認知
每天少開一會兒電腦,少吃肉食多吃素,出行多乘公交車,使用環保購物袋、廢物再利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低碳生活方式,正受到眾多城市居民的推崇。
“低碳如今在政府、企業層面已經引起重視,在民間的認知度也越來越高。”我國公益型促進網站“中國低碳網”的工作人員周琬君如是說。
在一家軟件公司工作的小劉就是一名低碳生活的踐行者,他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了很好的習慣:每天洗臉用盆接水,洗澡時將熱水器溫度調低、把待機狀態的電器統統關掉、外出就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每天騎車40多分鐘上下班、辦公多用電子郵件、MSN等即時通信工具,很少用傳真機……
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用節儉和節能減排的方式工作和生活,小劉每天都會在在網上曬低碳日記及一些低碳小竅門,并把相關鏈接發給自己的親人和朋友。
記者在網上搜索“低碳”,找到了上萬個相關的網頁。在天涯論壇、貓撲網、豆瓣網等網站上,眾多網友紛紛組團建起各種有關低碳生活的論壇小組,大秀低碳生活方法,共同探討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
“女孩子喜歡買衣服,而服裝在生產、加工和運輸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時產生廢氣、廢水等污染物。我少買件衣服,就能做到低碳。”在校大學生王麗說,“低碳離自己并不遙遠。”
科技部發布的《全民節能減排手冊》數據顯示,每人每年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能夠減排二氧化碳6.4千克;少用一個塑料袋,能夠減排二氧化碳0.1克;5層以下,以爬樓梯代替坐電梯,每次平均可減排二氧化碳600克;選擇應季蔬菜水果,每千克減排二氧化碳400克;夏季空調調高1℃,每臺每天可以減少排放175克二氧化碳。
怎樣計算每天的碳排放量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做飯、取暖、用水、用電、乘坐交通工具等不可避免地會伴隨著二氧化碳的產生。對于每位普通人來說,如何用直觀、易操作的方式了解自己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了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
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將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出來,再選擇更環保的方式生活和工作。
現在不少網站都有碳排放量的計算工具,這種工具不僅能幫你計算出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時還能顯示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住房結構以及新興科技等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產生的影響,從而對個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簡便易行的幫助指導。
在國內某知名網站,記者發現一款“碳排放計算器”,它是根據個人或家庭一年從衣食住行各方面計算全年的碳排放量。記者通過點擊“碳排放計算器”進行計算,每年的碳排放量3噸。網站顯示,中國每人年均排放量為2.7噸。
在一家稅務師事務所工作的李小姐對記者說,她以前認為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很環保:紙張使用雙面打印、出門切斷電源等等。不過碳排放量測試的結果還是讓她感到吃驚,自己一年產生二氧化碳量是國內平均水平的好幾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