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已啟動編制民用建筑能耗定額標準,為實行超定額加價機制奠定基礎。這意味著,今后居民住宅用電量超過一定標準,將被征收用電附加費。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率團到我市視察建筑節能工作情況,這是記者從昨天召開的座談會上獲悉的。(7月23日深圳特區報)
如果我家在深圳,肯定收不到我的用電附加費,但老爸老媽就要為此埋單了。為節約起見,我們成了“另類啃老族”——與父母在一起吃飯,但所有費用都平均分攤。這樣兩家并一家,就節省了不少水電費。同樣是一頓午飯,如果分成兩處開伙,可能是兩只電飯煲、兩只電磁爐、兩臺煤氣灶同時作業,用水同樣如此。集中做“大鍋飯”,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天長日久,節約的水電費將是很可觀的。
但深圳超收電費的新規定一出臺,實為“拼伙一族”的“另類啃老族”就面臨散伙了。因而,為鼓勵“拼伙一族”家庭節約組合以及更多的家庭互相影響滲透節約理念,本著超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這樣一個出發點,實行超定額加價機制應更加具體化,人性化,科學化,在居民住宅用電量超過一定標準,將征收用電附加費的基礎之上,建立新的合并繳納優惠機制——兩個以上家庭一起繳納電費,當其中只有一個家庭超過定額,而另外一家或多家低于定額一定的比例時,對超過的一家免收用電附加費。
此時,需確定兩個指標:一是確定超過定額分段享受豁免的幅度和最高限值;二是合并繳納低于定額的家庭越多,一家免收用電附加費的超標幅度則越高。這樣一來,不管是“啃老族”,還是鄰居同事,都能互相傳遞節約方法,通過合并繳納這樣一個獎勵措施,達到鄰里互助和節約用電的效果。它的唯一制度后門就是可能會有人超標了,專門找低于定額一定比例的家庭來享受優惠。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余的,因為從成本角度看,鉆政策空子就要欠下一筆人情,不劃算。
聚沙成塔,積腋成裘。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就是要從構建資源節約型家庭起,從制度創新始。編制民用建筑能耗定額標準,實行超定額加價機制也需以人為本,啟動智慧,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與節約積極性,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收效顯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